疫情期间大学生的在校生活
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责任,体现一个人的素养与品质,它并不是一个难于登天的事,但却是我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点。
自卑,为了自己生命的责任,她绽开自己淡雅的花苞;一泓浅浅的小溪,不因大河的浩瀚而自卑,为了自己生命的责任,它唱着自己独特的歌谣;一颗小小的星星,不因太阳的宏大而自卑,为了自己生命的责任,他在自己的星夜上发热、发光。物皆如此,何况我们大学生呢?
疫情期间,我们大学生也要担负起社会责任,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明辨信息。在网络十分发达的当下,关于疫情方面的信息十分庞杂,为此,同学们要从官方渠道获取相关信息,避免受非官方渠道消极信息的侵扰;正确对待相关信息,不要因过量的信息加重心理负担,引发恐慌情绪;不要受网络上未经核实的个别事件的影响,不信谣、不传谣;积极配合学校的疫情防控措施,也对不足之处多一些理解。
2、规律作息。放松下来从好的睡 眠开始,可以听听音乐来放松心情, 最好是舒缓音乐,一般情况下,放松下来就容易入睡;进行身体锻炼,在寝室拉伸、练瑜伽、打打八段锦都是不错的选择。
3、良好互动。非常时期,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要学会放松来缓释情绪;保持一定的人际联系,可以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和亲人朋友交流,不要陷入自我孤立的状态中;同宿舍的朋友长时间相处,难免因小事诱发矛盾,要学会用包容、理解和欣赏的方式相处。
4、发展自我。疫情防控期间,同学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好好规划和提升自己。在完成日常学习任务之外,可以发展一项新技能,或培养一个新爱好,比如学习一个自己向往已久的乐器,学习一门外语等。在这个特殊时期,积极发展自我,将有助于更好、更积极地应对疫情。
5、积极应对。平时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有任何需要,应积极向朋友、家人、辅导员老师表达,不要隐瞒自己的感受。若出现较强的焦虑、恐慌情绪,超出自己的调整范围,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心理老师的帮助;同时,学校相关心理部门也要发挥更大作用,用专业知识,为同学们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及时发现和帮助有困惑的同学,增强大家的心理适应能力,共同度过疫情防控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