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突破的受限人生

——第五届最美大学生 仝顺


仝顺,男,中共预备党员,洛阳理工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生。平凡中的不平凡2018年9月的迎接新生的人海中,洛阳理工学院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学生。他叫仝顺,“顺”字是父母对他生命的期许,然而在人生的最初,他经历的却与顺遂背道而驰。从出生起他的身体就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不能像普通人一样谈笑风声,也不能和普通人一样健步如飞,普通人随意挥洒的动作,他完成起来都困难重重。

仝顺遭遇着不同寻常的成长困境。因为先天疾病的影响,仝顺的童年是没有走路记忆的,11 岁前,他上学的路,是在奶奶的背上走过的。但困难是限制不住有恒心的人的,他把身体上的障碍当做是一个个人生的磨练,咬着牙坚持着自己的求学梦想。一次次的跌倒,一次次的爬起,直到小学三年级,他终于能够自己迈出独立的脚步。能坐在教室里只是第一步,在求学这条路上,还有一个个难关等着他去突破。他的手握不住笔,翻不开书,他不能清晰地发音,不能大声地朗读,他凭借的只有超越常人的坚持和努力,让自己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他说,他从来没有因为自己身体的特殊认为自己是个弱者,其他同学可以做到的他也可以做得更好。

然而,生命的坎坷并没有因此停止,仝顺的人生仿佛每一步都是困难模式,等待他去克服。中招考试,因为颤抖的手完成不了实验考试,他与重点高中失之交臂;高考,因为握不稳高考专用笔,仝顺在规定时间内根本完不成考试,最终仅考了 200多分。求学的路真的要中断了吗?前途的迷茫让他崩溃了,黑暗中他想起了小时候求学路上,在奶奶背上听到的奶奶经常哼唱“东方红,太阳升……”那是电影《东方红》里的歌,电影里,中国人民战胜了建国初期的种种困难的故事成为了他继续向前的动力。

他决定要延续自己求学的路,给自己破茧成蝶的机会。复读的那一年,他每天做得最多的就是反复地练习握笔、写字,不断提高写字的速度和稳定性,终于考上了洛阳理工学院。特殊中的不特殊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们曾担心他无法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针对他的情况提出了很多帮扶方案,但是他都没有接受。他坚持依靠自己的力量生活、学习,在校期间从来没有以身体不便为由缺席任何一场班级活动,更是主动参加志愿服务等活动。2019年元旦,在学院老师对他进行慰问的时候,他却向辅导员老师悄悄提出了一个要求:“老师,希望你不要把我当成一名特殊的同学,我不需要特殊照顾。”

他是这样说的,也努力在用自己特殊的身体做到方方面面的不特殊。

他不能像其他同学一样参与体育运动,所以格外珍惜集体活动的时间,然而哪怕最普通的班级出游,他也难以跟上同学们的步伐,同学们总是有意识的等着仝顺跟上班级的速度,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为了不拖班级后腿,他偷偷学起了自行车,上车、下车、保持平衡……一次次摔跤一次次爬起来继续练习,他仿佛又回到了年幼时学走路的时光。如今他已经能够牢牢地握住车把,走在同学们前面,带着班级队伍前进。

为了在不耽误同组同学的情况下完成实验课程,他利用课余时间反复练习。万用表的使用、连接线的插接......这些其他同学一两次就能掌握的动作,他需要花几天时间反复练习才能完成。不过,多次的实验练习也让仝顺比其他同学领会了更多的理论知识,他逐渐学会运用仿真软件搭建实验场景来验证课堂所学原理,帮助自己更深刻地理解晦涩的专业理论。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2021年仝顺投身家乡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之中,荣获“最美志愿者”和“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他想用自己的光照亮更多地方。有限人生中的不设限选择自动化专业,是源自于高中的时候,老师送给仝顺的一本钱学森先生的个人传记。书中钱先生怀揣科学报国理想,走航空救国之路的事迹,给仝顺描绘了一个自动化的专业蓝图。

成为钱学森式航空航天控制科学研究者,成为了仝顺入学后追逐的目标。但他也明白,要在自己满布荆棘的人生中实现突破,他需要付出比他人更多的艰辛努力。大学生活中,仝顺为自己“约纪三点”:早起一点,晚睡一点,多学一点。每天早上六点,他就走出宿舍,从雷打不动的早读开始每天的学习计划,直到晚上到11点才风尘仆仆的归来,1000多天从未间断。为了求解一个问题,他可以在夏天停电的教室里坐上一个下午,汗水浸透了衣服而不自知。为了练习一个英语单词的发音,又怕吵到别的同学,他顶着 11 月份的冷风,在九九广场的角落里练习了一个上午。为了能多学1小时,他站在图书馆的路灯下大声的背着书本上的知识,寒风中甚至听不清楚背诵的内容,依然能感觉到追逐梦想的力量。

要追逐梦想,首先要继续深造考上研究生,他必须要克服两道坎:一是要使用考试专用笔答完试卷,二是在面试环节要克服语言表达的障碍。他有一个“错题本”里面抄写着他的“未解难题”,尽管写字对他来说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他还是坚持每隔一段时间把本子中的题一笔一划地再抄一遍,在反反复复抄写中有些题就有了答案,“学有所得”是他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享受知识探索的快乐,收获学习带来的硕果,大学期间仝顺通过了全国大学生英语六级考试,自学考取电工证、计算机二级证书,荣获全国数学竞赛校内一等奖、河南省二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优秀奖,

2022年3月仝顺收到哈尔滨工程大学发出的研究生复试邀请,然而问题又随之而来。

由于疫情影响,复试只能在线上开展,但无法在现实中面对面使得学校无法对仝顺的身体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好不容易取得的机会,很可能会因为语言表达的不清晰而错失。为了抓住实现梦想的机会,仝顺反复练习着自己修改过无数遍的自我介绍,心里还始终担心因为自己身体的特殊情况,会被心仪的院校拒之门外。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了解到这一情况,主动联系哈尔滨工程大学研招办及相关学院介绍了仝顺的特殊情况及在校表现,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仝顺在复试中表现亮眼,顺利取得了研究生入学资格,成为了一名有着“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技术学府”之称的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准研究生。

仝顺的身体是受限的,从出生起,就有着许多常人想不到的障碍;但他的生命是不受限的,他说“生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比你好的常有,你却应比他人更努力,永远不要停下前进的步伐,不断突破受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