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英雄于心,担责任在肩——《长津湖》观后感
9月30日上映的电影《长津湖》,去时少年身,归来忠烈魂。在这个朝阳尚未普照人间的时刻,他们是这漫漫黑夜里不朽不灭的黎明。带领全国观众回顾了71年前抗美援朝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也让人们铭记英雄、礼赞英雄,在先烈用生命书写的战争传奇中感受家国情怀、汲取奋进力量。
碧血丹心,铮铮傲骨守家国
《长津湖》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中英雄连队七连及其兄弟部队参加长津湖战役的过程。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一场扭转战局的关键战役。那是一场伟大的悲剧,是一个非凡的奇迹。志愿军第九兵团三个军全歼美军一个整团,可代价却是,血染山河,百万名英雄长眠于异乡。
“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长津湖》塑造了有血有肉的志愿军战士形象,他们以凡人之身履行保家卫国之伟大使命的勇敢与坚毅。新兵伍万里原本只是个调皮少年,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在老战士的指导与鞭策下,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志愿军战士,也切身地领悟到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蕴含的深沉内涵与动人情感。连绵不断的雪山被鲜血染红,单薄的军衣在寒风里诉说着所有的痛苦与爱,我仿佛听见那些黑暗的岁月里传来军角声与炮火声,是那样的激昂凄惨!我不敢去想他们被冰雪覆盖着的血肉模糊的身体,不敢去想他们满腔热血战死沙场时的坚毅与不甘!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曾经有那样一群鲜衣怒马少年郎,怀一腔热血上了战场,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着不屈,他们的骨子里刻着对祖国的深情。张小山,那个笑起来眼里有光的男孩,带着他所有的思念与爱意,长眠于异乡。岁月不语,唯石能言。那“冰雕连”便能说明一切,他们去世之前的最后一刻手里还紧紧握着枪,他们的眼里含着光!可他们却永远的留在了那片冰天雪地!我看见他们的背后不只是硝烟,还有黑暗中唯一的光!
“岂曰无碑,山河为碑,何用留名,人心即名!”我们应该永远铭记那些用血肉之躯将战火抵挡在身前的人们!他们战死沙场时的笑容,仿佛还在眼前,刚要伸手触碰,却又如蜃楼一般,灰飞烟散,只要我们记得,他们就永远活着! 8月30日,祖国接他们回家,英魂归故里!你看,我们从来都没忘!
重温历史,赓续红色血脉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山河无恙,吾辈当自强。对英雄的礼赞永不褪色,对家国的情怀永不过时。主旋律影视助我们回顾来时路,也激励人们更有动力地奔赴眼前民族复兴的大好前途。作为青年,我们当从前辈奉献家国的奋斗中寻找精神坐标,延续红色使命,在未来写下更多熠熠生辉的中国故事,这就是对英魂最好的告慰。伟人以己之躯点亮了征途,只为国泰民安,山河无恙。
我站在雪山之巅,风把我吹散,眼中凝了血。我开着着火的装甲车,炮火连天。我背着炸药包奋不顾身地向前冲去,那坦克无情的要从我身上碾过,我死死地抱住炸药包,身后从万里雪山变成无数炮弹。我奋力奔跑,身上是灼热的火,最后我化为灰烬被风击碎。在烈火中永生。何其有幸,生于华夏。如今,时代的接力棒到了我们手上,吾甘愿赴汤蹈火,热血奉献。中华民族意志会代代相传,沿着他们所走的路,坚定的走下去。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盛世之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