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为笔,书写反垄断法研究新篇章———记《日本反垄断法的历史沿革与制度变迁(1947-2019年)》荣获第七届“中国法律文化研究成果奖”一等奖

全国首届高校教学竞赛二等奖

王玉辉在东京参加亚洲竞争法年会中与日本经济法泰斗伊从宽合影
近日,郑州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王玉辉的著作《日本反垄断法的历史沿革与制度变迁(1947-2019年)》荣获第七届“中国法律文化研究成果奖”一等奖,全国仅有三个。这是郑州大学首次在该评选中获得奖项。
反垄断法是维护自由市场机制的基础性法律,在市场经济中尤为重要,有“经济宪法”之称。2001年,王玉辉在日本学习经济法的过程中,逐渐注意到日本法律的这一特色———将根植于西方市场经济的反垄断法律制度不断进行本土化改造,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法律制度体系。研究日本的反垄断法,对于中国的法律制度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这一发现大大拓宽了她的学术视野,启发着她开始思考竞争法治本土化创新发展的路径及规律。从日本回国以后,王玉辉在中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跟随我国著名经济法学家漆多俊教授继续深造,并将反垄断法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2017年是日本反垄断法颁布第 70年,是日本法律史中的大纪元。2016年,王玉辉萌生了对日本反垄断法 70年史系统研究的想法,希望将自己20余年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梳理深化,探明竞争法治本土化发展的规律。我国自2007年颁布反垄断法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要求反垄断法进一步变革创新。“中日改革发展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包括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政府重视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推动经济发展、行政主导的法治传统等。我希望通过对日本反垄断法70年历史的研究,能够探明竞争法治的共性规则及本土化创新发展的规律,以期对中国竞争法治的发展有所帮助。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我就考虑了这样的一个选题。2016年这个选题也获批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王玉辉说。
在梳理的过程中,王玉辉遇到了不少难题。国内有关日本反垄断法的译作迄今为止只有四部,且最新一部为2014年出版,21世纪之后的文献资料较为匮乏。研究领域内缺乏完善的相关著作、中文文献的参考,更没有对反垄断法整体制度的剖析,王玉辉需要参考法律条文和外文文献一点一点搜集整理,整合归纳零碎的内容,以保证日本反垄断法发展过程的客观详尽。尤其是日本2019年反垄断法最新一次的修法内容,国内没有任何文献。“发展史研究需要具有全面性、客观性、体系性、前沿性,成果不仅要展现法律本身,还要包括实施细则、配套指南,要反映法律发展全貌,更要凝炼出法律移植的规律和本土化发展的原理,这些都是当时面临的挑战。”王玉辉回忆。
秉持着踏实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依托自己长期对日本反垄断法的研究积累,并参考日本公正交易委员会资讯网站、日文学术文献库等原始日文学术资料进行补充,王玉辉最终克服了种种困难,完成了这项浩大工程。2019年,她实时更新反垄断法发展的最新内容,以日本反垄断法历史沿革及制度变迁为主线,对日本反垄断法(1947—2019)72年历史沿革与制度变迁进行了体系化研究,尤其对日本 21世纪(2005、2010、2019)反垄断法的三次最新修订进行了全面研究,对日本反垄断法律制度在实现本土化进程中的理论创新进行了系统阐释,以求探明反垄断法律制度的共性原理及竞争法移植的客观规律,最终著成《日本反垄断法的历史沿革与制度变迁(1947-2019)》。著作分上下2卷,分别为《上卷:沿革史》和《下卷:制度篇》,共计45万余字。这是我国首部系统研究日本反垄断法 70年史的著作,也是王玉辉潜心研究二十年的成果。
该部成果于 2021年 5月出版后,先后被“史学研究”“北大法宝”“杜威法律公社”、武汉大学竞争法网等10余家权威机构或平台报道推荐。我国著名竞争法学家王晓晔教授在《法治日报》发表文章《历史观视域下反垄断研究的厚重力作》时,这样评价了这本著作:“这部著作不仅是我国研究日本反垄断法史的第一部著作,其所探讨的反垄断法本土化改造的客观规律及反垄断法的共性规则,尤其是基于中日相似之处提出的发展意见,对我国竞争法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部著作也于2021年10月荣获第七届“中国法律文化研究成果奖”。
王玉辉不仅潜心研究学术,还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2012年,她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首届高校教学竞赛”并荣获二等奖,带领经济法团队获批河南省优秀基层教学组织,主讲的《经济法学》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主讲的《经济法专题研究》获批河南省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她也多次被授予“河南省教学标兵”和“河南省百名职工技术英杰”等荣誉称号。从教十几年来,王玉辉始终坚守着“师者父母心”的理念。她认为科研与教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在学术科研上的不断进步,会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更有深度,让学生们了解国际前沿知识,培养学习兴趣,与世界对话。”授业桃李满园春,她所培养的研究生中多人考取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攻读博士学位继续深造。同时,她也带领支部荣获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 “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称号,是首批 100个工作室之中河南省唯一的一个工作室。她带领支部秉承价值引领+学术研究+立德育人 “三位一体”发展理念,力争实现价值引领、高水平学术研究为支撑、立德树人为根本的高校教育工作使命。
对于过去的成绩和荣誉,王玉辉很淡然。她始终认为自己还是一个“学生”,需要不断充实自己,脚踏实地走接下来的路。她说:“我仍然在一直学习的道路上,教书育人,做好研究,回报国家对自己的培养。”
(李艳丽 王桢 王煦童/文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