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社工种子撒向边疆大地
“种羊不用自己拿钱,用社工服务站给的‘礼品金’买的,防疫、饲养有技术人员指导,养羊的收入比种地的收入高。”喀什市荒地乡尤喀日克木尔吐木村村民努尔买买提·卡西姆高兴得合不拢嘴,他靠着项目资助的6500元启动资金购买了5只种羊,两年后有了15只羊,每只羊能卖2000元。
努尔买买提·卡西姆所说的项目是指农村社区发展(小母羊)项目,加入该项目的农户可以得到免息启动资金,用于购买种羊,两年内卖羊所得收益及产下的羊羔归农户所有。两年到期后,农户要将启动资金作为‘礼品’传递给下一户需要帮助的农户。
“截至目前,‘小母羊’项目已惠及1700户贫困户,受助的农牧民每年至少增收1万元,我们的做法已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先进经验推广。”深圳喀什社工站站长董欢说。
2011年,董欢从鲁东大学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毕业后,只身前往深圳,追逐自己的社工梦。2013年4月,当得知边疆地区有更多的群体需要帮助,她自愿报名赴新疆喀什地区。两年后,她从一名一线社工成为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喀什)社会工作站站长。她克服气候、语言、交通等困难,扎根在喀什开展社工服务,一干就是十年。
喀什地处我国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因语言、文化水平等原因,那里的村民较少外出务工,只是靠种地、养殖少量的家畜维持生活。面对这种情况,董欢带领社工团队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向政府和社会组织申报项目,引进资金,帮助贫困家庭发展产业。
“在工作中,发现许多少数民族都有一些传统手工艺,我们结合当地发展特色,向他们传授致富经验,开展技能培训,通过扶贫+扶志+扶智的模式,扶持创业带头人,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变‘输血’为‘造血’,帮助他们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董欢说。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这里的塔吉克族青年妇女有着一手漂亮的民族刺绣手艺,她们一般都在家里带孩子、做饭操持家务,抽空绣一些饰品。“在一次走访调研中,我发现县城有很多专门卖民族手工制品的店铺,但是手工制品非常粗糙,质量、花色和形状都不太好,价格却比较高。”董欢介绍,她和社工们商量开发一个妇女创业帮扶的项目,帮助塔县妇女提高手工生产技能,提高手工产品的销量。几天后,董欢带领团队成员带着67台先进的手工生产设备来到这里,开展塔吉克妇女创业帮扶项目。
“万事开头难。开展妇女创业帮扶,首先要动员和筛选项目成员。”董欢说,帕提古丽是一个高中毕业生,接受能力较强,就让她外出培训,学习先进的手工生产技能。培训回来的帕提古丽成了技术骨干,带着120余名妇女学习手工技术。董欢还帮助当地妇女注册了2个手工产品合作社,提高市场开发能力,帮助当地妇女实现收入78万元。
“这些足不出户的妇女从未接触过缝纫机,现在都能熟悉操作各种生产设备,以前制作一顶帽子要10天,现在借助机器只需2天。看到她们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我们真为她们高兴。”董欢说。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社工;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到哪里。”这是董欢和她的团队一直秉持的工作信条。
随着喀什深圳产业园里现代化工厂的拔地而起,当地农牧民逐步向产业工人转化。产业园里大部分工人从前都在家务农,没有工厂上班的经历和意识,经常有迟到早退现象,稳工率也不太高,很多工厂刚开业的时候,产品质量不稳定。董欢意识到这里急需社工介入,来帮助务工者适应新的身份和生活节奏。
董欢带领团队进驻产业园区,建立社工服务站,开展社工服务。为拉近务工人员的距离,社工们组织起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轻松欢乐的气氛中培养务工者的集体认同感。
“我们刚进园区开展工作时并不顺利,去企业调研、走访时也会吃闭门羹。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特别是我们帮助几家企业成功策划组织了几次活动后,我们的工作渐渐得到了认可。现在,许多企业常常主动邀请我们帮他们的员工做一些心理和法律等专业知识的培训。”产业园区社工督导阿依古丽·吾斯曼说。
为帮助广大农村妇女走出家庭,外出就业,产业园区社工服务站在园区开展选树典型活动,树立一批优秀女职工代表和优秀就业家庭代表,在喀什市的6个乡镇和24个村进行就业巡回宣传,以现身说法的形式,宣传就业对妇女带来的变化,鼓励农村妇女积极走出家门,外出就业,树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观念,营造了良好的家庭、乡村和社会就业环境。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喀什的希望,喀什的困境儿童的身心健康一直是我们社工关注的重点。”董欢介绍,经过大量的走访调研,最终在2017年,启动了“守护天使”困境儿童帮扶项目。
在困境儿童帮扶过程中,董欢时刻告诫团队成员,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导入社会资源,由直接为困境儿童提供服务变为搭建平台,促成服务主体多元化,增强服务主体力量。社工们先后联合了喀什4家本地社工服务机构以及疆外多家基金会、慈善会,在喀什各学校、社区、福利院设立了20个服务点,对4000多名留守儿童开展物资、心理、教育帮扶工作,在有条件的社区、学校开展“六点半课堂”、儿童安全教育培训、自我照顾技能训练,提升儿童学习、自我保护和自我照顾的能力。先后整合卓越集团、深圳慈善会、狮子会、喀什深圳商会等20多家爱心单位,为喀什留守儿童捐赠价值640万元爱心资源。
为让更多的当地人参与社工服务,董欢团队孵化出阿凡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7家本土社工机构,培育80多名专业本土民族社工,社会工作在喀什生根发芽。这些社工深入喀什市各个乡镇街道社区,了解民生需求,帮困扶弱,听民意、聚民心,极大地维护了社会稳定。正是看到社工在社会治理的积极作用,喀什市政府在2016年首次投入400万元购买社工服务。
“做社工工作难,在边疆地区做社工更难。当看到受助农民收入增加时喜悦的心情,妇女们走出家门成为产业工人时的那种自豪感,困境儿童在活动中开心的笑颜,更多的本地人参与社工服务,看到‘助人自助’的社工义理在边疆生根发芽,觉得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董欢说。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在民族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社工机构管理与发展、民族团结、就业稳工、困境儿童保护等方面,董欢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许多项目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和推广。2013年,董欢被喀什市民政局评为年度“优秀社工”;2016年,被喀什市人民政府特授予“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7年,荣获深圳市“五一劳动奖章”;2021年,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荣誉称号。
“我能一直坚守社工工作,并取得一些成绩,首先要感谢母校的教育和培养。”董欢表示,“在鲁东大学4年求学时光,是非常宝贵和值得留恋的。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有一批敬业、高水平的教师,他们言传身教、教书育人,在这里我接受了系统的专业学习,为毕业之后从事社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绩属于过去,作为一名鲁大人,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践行‘厚德、博学、日新、笃行’的校训,踏实工作,为母校增光添彩。”
因为社工梦,爱上一座城。2017年,董欢在喀什组建家庭,同为社工的夫妻俩扎根边疆,一起奔走在喀什乡村振兴一线,继续追逐着他们的社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