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赋能 聚势腾飞
——副校长沈莉兵谈荆州大学城建设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成为指导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2018年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其中,第九章“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提出,“到2030年,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湖北是科教大省,又是制造业重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主要目标是打造“三高地”、建设“两基地”。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是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一所中医药普通专科学校,也是湖北省唯一独立设置的医药卫生类普通专科学校,开办医类专业教育近70年历史。善谋者行远,实干者乃成。今年,荆州市委书记吴锦提出,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和制造强国高地,是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关键之举,对于荆州,更是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必由之路。
聚人育产 一片健康人才孵化的沃土
人类历史上,科技和人才总是向发展势头好、文明程度高、创新最活跃的地方集聚。
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期间,市委书记吴锦在接受湖北日报专访时表示,荆州市将充分发挥科教、人才、产业等比较优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打造江汉平原科教创新、人才、先进制造业“三个高地”,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国家兴盛,人才为本。”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沈莉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学校自成立以来,已为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健康服务企业输送了10万多名医药实用型人才,涌现出了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一线医务人员抗疫巾帼英雄”“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甘如意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学校坚持 “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塑校,开放活校,依法治校”的发展理念,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服务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为推进“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建设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
借大学城建设之势,学校升格为本科后,可以填补“宜荆荆恩”城市圈无医学院校的空白,从而优化全省高等医学教育布局,与位于武汉城市圈的湖北中医药大学、“襄十随神”城市群内的湖北医药学院错位发展,互相补充,为鄂西区域中医药事业及健康服务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新城崛起 一场城南环境的美丽蜕变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沈莉兵则信心满满地憧憬说,随着大学城聚势赋能,学校也会培养更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发展得好”的复合型人才,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色优势以及在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的独特魅力和作用,直接为荆州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真正体现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思想。
健康赋能 一次创新决胜未来的腾飞
“目前,健康服务产业已经成为各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副校长沈莉兵表示,学校升本后,借助大学城科创园建设,能够助力荆州充分挖掘中医药教育资源、产业资源,把荆州建设成为“健康服务产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此外,依托该校牵头申报的“江汉平原中医药研发推广中心”建设项目(入选全省大健康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库”),打造中医及中药原料生产、深加工、营销的产业链,把荆州建成江汉平原中医药研发推广的区域中心,提升城市品位和竞争力。
学校升本后,办学层次提升、科研平台拓展,将有力促进医学学科和健康服务专业群的建设,为荆州健康服务产业提供更多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并推动“政、校、企”深度融合,为服务荆州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