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庆利:春风化雨育桃李,桑榆非晚霞满天

夏庆利:春风化雨育桃李,桑榆非晚霞满天


个人简介:夏庆利,男,汉族,湖北麻城人,1966年5月生,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学位,二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7月参加工作,199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湖北名师、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享受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等荣誉称号。现任黄冈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

与时俱进精教学,潜心研究促建设

成为教师是夏庆利少时的梦想,从执教的那一天开始他就秉承热爱教学、不断钻研的精神,孜孜不倦地精进教学水平。他始终把学生评价作为评价讲课水平的第一顺位,悉心琢磨提高教学质量。

热爱可平山海跌宕,精雕细琢终成玉。在2009年第25个教师节前夕,夏庆利被评为“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2012年以来,每年学生对其评教都为“优秀”等级,“认真、博学、富有爱心、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是学生对他最真诚的评价。

“教育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三十余年的从教生涯并没有让夏庆利成为固守传统,靠一根粉笔打天下的教书匠。他敏锐察觉到时代的变迁对教育的深远影响,“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学生。现在的一代是在屏幕前成长起来的,所以我们做老师的就一个方法用到底是绝对不行的,一定要琢磨。”

如何与时俱进教好在屏幕前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学生?夏庆利用行动给出了答案。他积极探索,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当中,实现“信息+教育”的教学方法。夏庆利是我校许多个“第一”的先创者——第一个获评湖北省精品公开课的老师、第一个获评省级在线开放课程的老师、第一个在我校建设翻转课堂的老师、我校第一个在超星学习通学习平台开设课程的教师。在翻转课堂方面的研究上,夏庆利名师工作室始终走在前沿,他独撰的<《财务管理》翻转教学实践及思考>登上了核心期刊C刊,产生广泛的影响。疫情期间,夏庆利主持的名师工作室专门培训我校教师如何进行线上教学,为我校线上教学提供支持和指导。

在科研领域,夏庆利的辛勤耕耘也换来了丰硕成果。他主持的我校首个省名师工作室受到省相关领导和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扶持。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夏庆利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引领、传承、创新、共享”作用,以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切实发挥名师工作室对教师的培养作用。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夏庆利名师工作室接连产出一系列教育教学研究的高水平的文章和研究成果,发挥了名师工作室在专业引领、课题研究等方面的导向培育作用。

“四有”以立名树范,思教方塑人铸魂

提及一个好老师的标准,夏庆利理解并深入贯彻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的标准,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航标。夏庆利表示,一个老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共产主义的信念,否则是难以为继的。张桂梅老师创办华坪女高,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的事迹令他潸然泪下,深受感动。他强调我们的学生一定要有理想信念,没有理想信念就长不成参天大树。

“我们教师要在道德情操方面加强修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成为一名好老师的必备因素。

从教多年,夏庆利深切地感受到扎实的学识对一个教师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教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才能使学生信服,才能有足够能力引领学生在课堂内尽情遨游于知识的海洋、在课堂外徜徉于文化的殿堂。夏庆利从未停止学习的步伐,他的授课并不局限于本专业知识,广泛的内容总能引得台下学生心向往之。

有仁爱之心即要爱学生。“爱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孩子。怎么对自己的孩子就应该怎么对待自己的学生,这样才能教好学生。”热爱学生是夏庆利教学中永恒的课题。他谈到,老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要爱教育,爱学生,老师是一个需要奉献的一个职业。

夏庆利的教学广受学生欢迎和喜爱,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重视课程思政。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夏庆利谈到,在课堂上教书育人,只讲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今天所讲的知识,将来能用上5%就不错了,有的学生可能一辈子都用不上教的知识,但是我希望学生永远记住老师的认真的态度,敬业的精神,思考问题的犀利的角度和眼光。”作为一个名师,课堂一定要有灵魂,教书不只是传技,技是要学习的,道是更重要的。

严教扶持千木茂,慈怀灌注万花稠

他把每一位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看待,对于学生,他既是“严父”,也是“慈父”。夏庆利严慈相济的教学对许多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他在学生的学业问题上分毫不让,决不放松。夏庆利回忆,曾经有一位被他“无情”打过论文不及格的学生现在小有成就,当师生再一次见面时,他却对夏庆利盛情接待,坦言道如果不是这位严师的教导,他会一直认为很多事情是可以忽悠过去的,不用太认真。夏庆利铁面无私的教导无疑使他受益终生。

“身教最为美。”夏庆利要求学生认真做事,自己更先行一步树典范。他曾比喻,“教育过程就像水里的鱼,老师是大鱼,学生是小鱼,老师怎么游学生就跟着怎么游。”为师为范,以身作则是夏庆利不变的为师理念。

夏庆利面对学生的学业问题,是严肃的;面对学生的生活问题,又是温和的。

从教三十余年,夏庆利私下资助过很多生活困难的学生。很多学生多年后回校想偿还他的恩情,都被夏庆利回拒了。“我资助学生就是希望学生受到激励,有所出息,仅此而已。”

夏庆利表示,他期望黄师在未来达成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师范大学的目标。“聚天下英才而育之”,从黄师走出的学生能成为名师,成就自我,就是夏庆利最喜闻乐见的。他深情寄语黄师学子: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怀揣理想信念和矢志拼搏奋斗并驾齐驱。

 

来源:《黄冈师院报》470期三版

作者:万芊岳 增慧

版面编辑:夏琪向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