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南极精神 践行科技报国
环境与健康学院“90 后”女教师潘钰出征南极
本报讯 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即将从上海出发,前往南极执行科考任务。我校环境与健康学院“90后”女教师潘钰,将作为第39次南极科考队中的一员,乘坐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开启为期半年的极地科考之旅。
潘钰所在的环境与健康学院科研团队长期开展地球三极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来源与环境行为研究工作。她本次科考的目的主要是通过采集南极长城站和雪龙2号科考航道上的海水,以及对应采样点的大气样品,系统追踪POPs及典型新污染物的全球迁移行为,解析相应的分子机制,并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基于CSIA-Cl分析的极地与青藏高原大气POPs环境行为对比研究》的相关研究工作。“我们后续将通过样品中POPs的浓度及单体氯同位素等进行分析,研究其传输过程和来源。”潘钰介绍。
对于参加南极科考,潘钰感到十分自豪,同时她也深知自己肩负着重要的科研使命。年仅31岁的她此前也参与过诸多科研项目,拥有丰富的野外科学考察经验。2020年10月,她曾跟随王璞研究员前往西藏开展为期10天的科学考察工作,为此次极地科考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次南极科考出发前,作为这一科研项目负责人,王璞研究员在科考计划设计上给予了潘钰诸多指导,并帮助其在雪龙2号科考船上安装了相关科考设备。
我校此前已有两名教授参与了南极科考。2012年、2013年和2018年,王璞研究员分别参加了中国南极长城站、北极黄河站和西太平洋科学考察活动。2015年,学院院长王亚韡研究员参加了南极长城站的极地科考活动。
王亚韡表示,此次潘钰参与南极科考活动,将进一步推动环境与健康学院POPs科学研究迈上新台阶,为我国环境与健康科学研究贡献江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