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成大学生有过失眠困扰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中国主题是“良好睡眠,健康同行”。然而,有多少人已经长时间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了?近年来,“网抑云”“emo”……这类表达负面情绪的词汇,逐渐成为年轻人的口头禅。现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失眠大军”
“数羊数鸡数星星,一二三四五六七......”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最新发布的《2022中国国民健康睡眠白皮书》显示,44%的19岁至25岁的青年人熬夜至零点以后,19岁至35岁的青壮年入睡所需时间较长,失眠逐渐成为当代年轻人的首要问题。
据研究表明,失眠是一种睡眠障碍,它往往是人们产生身体疾病以及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新闻1902班樊子琪所言:“我熬夜熬久了,心脏就会怦怦直跳。”短期失眠带给人们的影响可能看不出来,但是长期以往,会对身体以及心理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在微博热搜上经常能看到某大厂员,工因睡眠障碍导致猝死的头条。知乎自媒体“美少女日记”写道,“失眠是焦虑的催化剂”,在结束焦虑症之后,失眠症状也逐步减轻乃至消失。在知网上,有关“睡眠障碍”的主题高达5629个。研究表明,患有身体疾病的人,如患有偏头痛、鼻炎、肺结节等疾病的患者,通常会存在睡眠障碍的问题。
以往失眠者多为老年人及孕妇,如今年轻人的比例却在逐级上升。阿里巴巴零售平台数据显示,18-25岁年轻人群体在失眠阵地上,以绝对“优势”战胜了老年和孕妇群体。失眠群体逐渐趋向于低龄化,以“90后”为领军,“00后”紧随其后。
阿里健康于2021年发布《睡不着报告》,有3成失眠者并不是真失眠,而是放下手机才能睡的“假性失眠”人群。假性失眠是指病人主观认为自己经常失眠,但是睡眠的质量及睡眠的时间并没有受到影响。原因:压力大与不规律生活,是年轻人健康路上的“拦路虎”。
大学生,一个本该无忧无虑享受青春的群体,却饱受失眠所带来的难以入睡的痛苦,而源自许许多多看似渺小的原因,却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压力大是现在年轻人无法安然入眠的重要原因。步入大学之前,为高考而烦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101班陈卓同学,进上大学以来经常“梦回高三”,每次都会被“高考梦”所“吓”醒,随着做梦频率的增多继而导致睡眠质量持续下降,造成失眠。校园内,同学们不光要面对眼花缭乱的社团,还要兼顾学习,期中期末考试、四六级考试、计算机二级、初级会计师、雅思托福等等一系列考试。一场考试不仅需要提前报名,还需要提前准备,有人一举成功;有人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对心理的极大磨砺。
“在考研前夕,当我闭上眼睛时,脑海中便会冒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想着想着天就亮了。”新闻1801班杜逢直言,有一次她看了一眼手机,等发现时已是早上6点了,虽然毫无睡意起床看书复习,但脑子是昏昏沉沉的,学习效果很差。她去了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开解她道,考前失眠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放平心态。于是她学会和自己内心对话,考前还给父母打了个电话,通过与老师、自己和父母的三场谈话,让她卸掉了压力。“当我只把它当做一场普通的考试,而不赋予它任何含义,我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也不会失眠了。”
压力所带来的更多,是社会当前客观给予年轻人的磨炼,年轻人自己也在主观上经常给自己的身体不断施压。美国某家睡眠评估平台睡眠数据调查,晚上睡觉之前玩一会手机,平均入睡时间就要延后一小时。这就是主观性的身体导致报复性睡眠拖延症。
广播电视编导2003班陆润齐坦言:“从上床到入睡,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我会不自觉地上网浏览各式讯息,不知不觉就夜深了,就强迫自己放下手机,以轻音乐来助眠。”电子产品现在就像一把双刃剑悬在每个人头顶,如果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娱乐,则是帮助人们放松的极佳方式;反之在不合适的时间加持娱乐,那它便会在悄无声息中,一刀一刀刮去人们健康的体魄。
2020年之前,双十一均在凌晨零点进行抢购;2020年以后,各大电商均发文表示,在前一天晚上八点开始“狂欢下单”。这一举动让众多年轻人可以在夜晚提早进入睡眠。此外,现在大学生失眠群体基数在不断上升的一个原因,是人际关系难以处理,及逐步进入社会而产生的焦虑、抑郁精神分裂等原因。
建议:科学防治失眠,为身体筑起一道“防护墙”“睡觉是一种天赋和能力,学会休息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心理咨询室魏谨老师向记者讲述道:“失眠是一种心理问题,同时也是生活中有重要的事情发生的信号,是自我探索的过程。”
魏老师建议同学们保持平常心态,如果经过自我调整后依旧孤枕难眠,则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不要讳疾忌医。“如果医生开出需要吃药物的医嘱时,一定要谨遵医嘱,不要害怕药物起副作用。如果药物出现副作用,则说明药物正在起作用。患者需要逐步让身体适应吃药物的节奏,切忌随时吃药,随意停药的习惯。”同时提醒:“当身体发出睡眠信号时,应该及时放下手边的学习和工作,安心入睡。”
人民日报在“世界睡眠日当天,就“失眠就医”问题,邀请北京朝阳医院呼吸睡眠中心主任郭兮恒为大家答疑解惑,郭医生表示,现在年轻人失眠可分为7类,分别是入睡困难型,维持睡眠困难型,早醒型,睡眠不规律型,多梦型,打鼾和呼吸暂停型,主观性失眠型。无论是那一种类型,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面对失眠,同学们可以改变饮食结构,多食用新鲜瓜果,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合理调整自己的身体机能,如泡脚,喝中药等方式。当自身无法化解的压力时,要合理的发泄心中的压力,可向父母老师朋友进行倾诉,尽可能的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不让压力成为一块无法化解的板砖压在自己心头。如果无解,应及时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睡眠前夕,远离电子产品,充分发挥电子产品的优势的同时,也要尽可能避免其劣势,留自己安稳的睡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