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年轻的方式,助力传统文化扎深根吐新芽


“我可能爱上了戏曲”“以前不理解老一辈为什么爱看京剧,现在懂了! ”“戏腔太惊艳, 一开口就是国粹”“越听越上头,单曲循环了一整天”……近日,一首名为《武家坡 2021》的改编戏曲在网络上爆红。 “啊,我的妻,王氏宝钏,可怜你守在寒窑,可怜你孤孤单单,苦等我薛男平贵,整整一十八年……”在各大短视频平台, 既有天南海北的科班戏曲演员以专业咬字唱出一段衷情, 也有普通网友靠对口型进行二次创作。抖音上,有的翻唱视频高达 100 余万播放量。 当经典国粹与青年力量相遇, 传统文化与现代表达相契合,千年梨园春意正葱茏。

从“上戏 416 女团”的走红到《武家坡 2021》的爆火,从《唐宫夜宴》的成功“出圈”到《只此青绿》的惊艳众人,从《国家宝藏》的国宝“活”起来到《诗画中国》的诗画“和鸣”,传统与创新的融合,让优秀传统文化一次又一次圈粉无数。 直播间里听戏、身着汉服出街、节假日打卡博物馆、观看国风节目、把文创带回家等逐渐成为风尚。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传统文化。

《武家坡 2021》的词曲作者是上海戏剧学院在读研究生李政宽。这位 95 后持续探索京剧音乐上的创新, 将京剧融入流行架构, 使想要分享的国粹换个样式在互联网绽放光彩。 从梨园春色到丝竹弦乐,从文史典籍到年俗节庆,从笔墨纸砚到诗词歌赋, 从木偶皮影到针灸木榫, 传统文化在带给年轻人丰厚滋养的同时, 新生代的年轻人也带着饱满的热情登上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舞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是世代积累的文化典型和生活形态,是流动的、活态的、开放的、延续的。传承与创新都是当代青年不可舍弃的责任。 新一代年轻人有思想、有创意,有更好的传统文化素养,当用年轻的方式, 以创新与用心成就传统文化的新活力, 助力传统文化扎深根吐新芽。

创新表达, 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气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穿越时空的感染力, 也有着历久弥新的生命力。“传承”二字,关键在于“活化”。 剪纸、京剧、年画、面人、中国结……这些浓浓的中国味道,都需要滚烫的时代表达。 “上戏 416 女团”5 个“00 后”女生把京剧唱腔融入现代音乐, 将歌曲演绎得耳目一新,让人听来如沐春风,圈粉无数。 许多网友看了视频后,主动去了解京剧,甚至发掘出新爱好,成了京剧票友。走红曲目《探窗》《关山酒》等更是引发戏曲爱好者创作出“京剧版”“粤剧版”“评剧版”等诸多版本。

创新传播, 扩大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不仅在于文化自身的蓬勃生命力, 更在于精神文化如何能够被很好地传播出去。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为传统文化传播带来了契机,Z 世代青年更加深谙新媒体传播之道,可通过网络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等,拓展其传播边界,使传统艺术更好抵达更多青年。出生于 1997 年的独竹漂传承人杨柳,以“水上轻功”作为传播点,通过抖音平台让发源于赤水河流域这项有千年历史的独特绝技广为人知, 积累了 100 余万粉丝。此外,为了更好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少非遗传承人纷纷在平台开设直播间。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 年 6 月,国家级非遗项目抖音覆盖率 99.74%,相关视频点赞超 94 亿。 传统文化传承者、 爱好者在平台上的共同参与、共同传播,进一步助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

匠心打磨, 让传统文化绽放持久魅力。 “传承很轻,轻到只有两字。 传承很重,重到数千年历史压肩头。 ”传承创新从来都不简单, 如何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找到贴合大众需求的出口,使它绽放出崭新魅力,这需要匠心打磨。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为了还原故事原型 “圆圆胖胖” 的唐女俑,《唐宫夜宴》的编导陈琳试了无数的办法,最终用不易软化的棉球使“瓜子脸”的姑娘们变成“满月脸”。“唐宫小姐姐”们将棉球“从上牙框填充到下牙框”,棉球在嘴巴里频繁摩擦,每个人的口腔都磨出了血,这才有了节目中憨态可掬、呆萌可爱的形象。“90”后古籍修复师丁峰,努力将古籍修复做到最好、做到极致,修复了两册“国宝级”古籍———元刻本医书《永类钤方》。为了让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 丁峰还通过数字化手段制作仿真复制古籍,让古籍被更多人看到。

深挖内涵, 传递经久不衰的价值追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 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 同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背后的精神内涵, 充分运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教化资源,努力为当代人、为下一代人带来跨越千年的精神滋养。 国风青年朱铁雄通过情景短剧的形式, 实现古装和现代的碰撞, 从英雄盖世的孙悟空、 一身是胆的赵子龙到坚守初心的哪吒,他以不输好莱坞的特效,向粉丝们传递着中国青年一代隐藏于骨子里的正向价值追求。“拍一个总是被打趴下的习武男孩,怎么认输,又怎么重新站起,这是‘百战百胜只可谓勇武,百折不挠方可谓勇气’。 ”他的账号以“国风+剧情+特效变装”这种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走进了 1000 余万粉丝的关注列表里,也催生了埋在他们心里的那颗承载着 “中国式热血与浪漫”的种子。

当下, 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火炬已然传递到年轻一代手中。 当代青年用年轻的方式, 以创新与用心激活传统文化, 定能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深根、吐新芽,开出馥郁芬芳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