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龙飞:用相机定格舰艇上的闪耀青春
2019年入伍,2021年退伍,他曾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辽宁舰。作为一名深舱机电兵战士,凭借过硬的摄影技术,成为辽宁舰上的新闻报道员,参与人民海军成立72周年视频拍摄,获得《人民海军》报“融媒体好作品”奖,在海军工程大学培训期间,参与疫情防控重大任务。他就是艺术与传媒学院摄影专业的高龙飞。
武软的学习开启了高龙飞的大学新篇章,在一年时间中,他收获了老师的关怀、同学的鼓励,在“厚德尚能”的校训里,也萌生了一颗成为军人的种子。校园橱窗中那一抹红色的征兵宣传令懵懂的高龙飞为之一震,心中那团火深深地被热血与忠诚点燃。在收到来自北海舰队的入伍通知书后,高龙飞热泪盈眶,他的军旅生涯由此展开。
在部队的生活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上舰前,本应持续三个月的专业学习,却突发遇上了从未有过的新冠疫情,高龙飞与战友们参与到抗疫一线工作中,成为最英勇的“逆行者”。为了保障5000多名居民的生命安全,哪怕防护装备缺失,他们依然身着黑色的雨衣逆行在人群之中,数次与死神插肩而过。疫情期间,他看见一位教授的朋友圈这样写到:“保卫我们的战士也只不过是十八九岁的孩子,他们也是别人父母的宝贝!”在寒风中奋战的高龙飞感到心里暖暖的,面对的虽然是无知的危险,但他的身后却是如山一样的强大支撑,更加坚定了他保卫人民的决心与信心。
“当我第一次看见心驰神往的巨轮时,桅杆上高扬的八一军旗,华丽而坚毅的船身深深击中了我的心!”辽宁舰作为人民海军建设发展的开拓者,航母的威严感仿佛已经超越大海,给了高龙飞的心脏一记重锤。他暗自下定决心,不仅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航母舰员,更要在这艘战舰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在辽宁舰上的军旅生活,高龙飞跟随着老班长刘德波学习专业知识,一起扎根在甲板下负10层的深舱中,这里是航母的动力“心脏”之一,机电兵不分白天黑夜在这里坚守,通常白天系统装备都会接近60℃,晚上温度相对较低,适合下到舱底摸索管路,所以大家一般白天进行作业,晚上开展专业学习。学习的不光有深奥的专业知识,更有无惧艰难困苦的可贵精神。干好机电兵工作的同时,高龙飞也不忘发挥自己的摄影特长,他毛遂自荐,成为了辽宁舰上的新闻记者。站上甲板的他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着碧海蓝天和守护这片碧海蓝天的英雄们,其间发稿90多篇,包含央视新闻播发5篇和《人民海军》整版报道1篇,还获得了“优秀新舰员”荣誉称号。
随航母编队第一次进行远海训练的那天,凌晨2时30分,高龙飞在甲板上警戒巡逻,在寒风中穿行,察看航母设备……突然,雷达多出了几个红点!美、日、韩等多国舰艇紧随辽宁舰,编队迅速拉动一级战斗警报,全体官兵在1分钟内抵达各自岗位。经过长达两个半小时的对峙,美国舰艇在我国航母编队强大的探测系统下已经无处遁形,最后被我军驱逐舰死死围住,仓惶逃窜。面临险境,中国军人镇定自若,因为舰顶上飘扬的是五星红旗,身后是国家、是领土、是家人,中国军人不能退缩,也无法退缩。
2021年9月,回到校园的高龙飞依然保持着当兵时的生活作息,每天早早起床,把被子叠得整整齐齐。“虽然已经离开部队,但是‘永远忠诚,永争第一’的航母精神已经融入了我的灵魂,我会带着深蓝的憧憬,在学校继续奋斗,学好本领,励志成才。”他主动递交入党申请书和班委申请书,表达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和希望为同学服务的意愿。辅导员李老师知道了他的经历后,利用主题班会的契机,请他分享在辽宁舰上的服役经历,通过身边人讲述军营事,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情怀。高龙飞还当了一回老师,对班级4个寝室进行内务整理教学,提升寝室整洁度,促进室友间的情感交流。
如今中国巨轮再次扬帆,向着深蓝色的海洋奋勇航行,也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迸发。“肩抗山河万里,身连千家万户,我们定将习总书记的强军思想贯彻到底,练就过硬本领,为锻造能打仗、打胜仗的人民军队贡献青春力量!”高龙飞目光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