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色成为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

鄂州职业大学医学院坚持党建引领激发内生动力

让红色成为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

鄂州职业大学医学院坚持党建引领激发内生动力

何建华

她是武汉抗疫期间“一人支撑6个购药群”的陈洋;他是坚守医护一线的武汉市“最美逆行者 ”徐浩;她是鄂州市抗疫“先进个人”夏丹;她是洪湖市“最美抗疫护士”杨明,他是甘肃省抗疫“先进个人”吕朋宾……他们中既有离开母校多年的优秀毕业生,也有正在顶岗实习的实习生和在校生,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鄂州职业大学医学生。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疫情期间,我校医学院学生走上抗疫一线参加抗击新冠肺炎人数达6000余人,其中获得各级表彰的达到500余人。而这种精神一直在延续,2021年1月12日,我校护理专业的实习生谌丽在高铁上施救6个月卡喉婴儿,被《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今年2月24日,我校护理专业大二学生陈音在列车上紧急施救心脏骤停患者,也受到多家媒体报道关注。

危急时刻,一批批学子敢于挺身而出救死扶伤,靠的是什么?一代代鄂大学人又是如何培养“仁心仁术”的医学生呢?近日,医学院院长汪艳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得益于医学院一直坚持的‘党建+德育’构建的人才培养新格局。我们一直坚持以红色基因立心,以过硬的专业技能立身,这才让我们学生在危急关头有了挺身而出的勇气和底气!”

突出党建引领,多种形式洗礼心灵

鄂州职业大学医学院成立于2002年,开设有护理、涉外护理、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学、康复治疗技术、助产、医学美容技术、老年保健与管理等8个全日制专科专业。一直以来,学院始终坚持将党建工作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用最贴近的学生学生生活的方式让红色教育走入心田。

清明节前后,医学院党总支组织全体党员师生前往革命先驱刘伯垂纪念馆、毛泽东视察临江纪念馆等教育基地,让全体党员接受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和党性锻炼。

在“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医学院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倾情拍摄制作了“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暨‘5·12’国际护士节”宣传视频,引导学生“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5月中旬,医学院举行“医”心向党·红色经典诵读比赛,在礼赞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在血脉中流淌,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与党同心、与祖国同行。

在党史学习教育期间,校长周峰以“学好百年党史,感悟思想伟力”为题,为全院师生党员和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紧接着,医学院利用晚自习举办“学党史,庆百年”党史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活动。

国庆前夕,医学院组织全院师生开展“我与国旗同框”活动,向祖国母亲送上最真诚的祝福。

一系列红色教育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受到教育和熏陶。此外,医学院还以党员义工团为载体,通过举办专题党课、献爱心献温暖等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拓展红色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汲取精神力量,在潜移默化中深植红色基因。

注重立德树人,强化价值引领

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坚守、挖掘、弘扬红色文化,并将其转化为立德树人的育人途径,创新开展特色育人,是医学院近年来在德育方面做的又一探索。

“我们首先要判断病人有没有意识,先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在去年10月份举办的“疫路引航”名班主任工作室急救知识普及宣教活动中,医学院副教授谢义群给学院部分师生及后勤集团近40名宿管阿姨进行心肺复苏术培训。

谢义群还以医学院21级毕业生谌丽在火车上抢救异物卡喉婴儿为例,讲解如何在黄金抢救时间内对病人开展有效急救。

许多医学生都参与进来协助教学,给宿管阿姨做示范,手把手地指导她们正确掌握心肺复苏术和海姆立克法急救法。

“医学上把发生伤病后的头4分钟,称为急救‘黄金时间’,如果在黄金时间里展开急救,患者的存活率将显著提升!”去年12月9日,“疫路引航”名班主任工作室带领医学生对计算机学院师生又进行了一场急救知识普及宣教活动。

“引航十讲”是“疫路引航”名班主任工作室精品育人项目之一。去年2月,医学院特邀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叶辉和护理部主任余利娜,为全体党员教师及护理专业120余名学生代表分享了“最美抗疫家庭”的故事和白衣天使的“战疫”事迹。

通过知名护理专家、医生以及知名校友进校园分享抗疫故事,弘扬抗疫精神,让同学们看到面对疫情大灾大考,白衣天使挺身而出、冲锋在前的责任与担当。

目前,“疫路引航”名班主任工作室急救知识公益宣教活动受益师生已近800人次。下一步,在“疫路引航”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引领下,医学生们将走进社区、福利院、小学等,让更多人受益。“疫路引航”名班主任工作室还将邀请各行各业抗疫先进工作者进校园开展系列宣讲,并组织开展“疫堂班会”“疫心同行”等一系列理论+实践育人精品活动,深入推进抗疫精神入脑入心,强化价值引领,通过榜样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夯实学生的思想根基,强化责任担当,提升职业素养,深入推进立德树人走深走实。

深化专业教育,聚焦人才培养

近年来,医学院积极贯彻学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深挖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思政育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让学生拥有专业素养的同时也具有人文素养与责任心,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护人员打下基础,形成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格局。

在去年全校举行的“课程思政” 教学设计大赛中,医学院三个教学团队分别结合专业特色,将“医者仁心”“制度自信”“依法制药”等思政元素融于课程教学中,通过5分钟教学设计讲解和10分钟的课堂教学演示,将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充分展现,并获得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

对于学生技能的培养,医学院也一直在创新,除了课堂上“教学做一体”和虚实结合的教学外,坚持每年积极组织各专业技能比赛。如静脉输液操作技能大赛、康复技能大赛、急救技能大赛、药物制剂生产技能大赛、面部护理技术大赛、心肺复苏术、创伤救护技术等。

院长汪艳霞说:“凡是所开专业课程,我们都要求组织学生按照省赛的标准进行专业技能比拼,通过这种方式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夯实学生的专业技能。”

“此次在列车上对突发疾病的乘客进行紧急救助的陈音同学就是参加心肺复苏术比赛活动脱颖而出的佼佼者。经过层层选拔,她最终入围决赛,并在大赛中获得三等奖。”急救护理专业课程教师万晓燕表示,除开展技能比赛外,医学院还积极开展“三教”改革,教师团队勤于学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开发特色优质教材、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像她教授的急救护理课程就增加了许多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如异物卡喉、烫伤等情况的处理方法。

2020年5月,医学院戢丹菊教师的《锐意前行,用心浇灌,潜心打造“网上金课”》教学案例成功入选全国优秀“网上金课”教学案例。

2021年3月,医学院药学专业推出的《三全育人、助力学生人生出彩》案例成功入选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优秀成果案例。

在红色教育的浸润下,在党建和德育的引领下,在教师们孜孜不倦的教育指导下,从医学院走出的学生掌握了过硬的实践操作技术、扎实的理论功底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受到众多用人单位的好评。

院长汪艳霞表示:“面对新征程,我们要继续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以党建引领德育工作创新发展,在锤炼学生过硬本领的同时,让生命所系、健康相托、医者仁心成为每个医护专业学生的人生信念,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新时代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