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突破!我院喜获两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奖

“我的青春在建模,未来的深造方向也在建模。”近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成绩公布,我院喜获两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奖,省级三等奖3项,在高校本科组获国奖数量上并列排名第八,打破学院记录,获奖成绩居全省前列。

积蓄力量,阔步新征程

“我们的学生都很优秀,在比赛前,我们就有拿奖的底气。”数学建模的指导老师徐循对于这次参赛队伍的赛前培训十分满意。这次代表学院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队伍有九支,共27名学生。他们中有刚刚入学的大一新生,也有多次出征的大四学子。在赛前,徐循老师对他们进行了多次培训。在暑假集训期间,学院领导也大力支持数学建模工作,张承涛副院长亲自到集训点,看望学生,关心他们是否吃得好住得好;教务部也多次打电话关注培训进度;在学院机房,实验中心保卫部的工作人员也给予培训的学生很大的帮助。对于这样一个重大的比赛,多方面的帮助与支持是参赛者坚实的后盾。

学院在数学建模方面的实力在一年一年地壮大,从2008年最初组织创办,到今已有15年的时间,师资力量从一开始只有2个老师,发展到现在的7人,在这期间,还邀请其他出名的数学建模专家,来我院开设讲座,不断学习,扩展师生的建模思维。

夜以继日,寻找“数据”的乐趣

据徐循老师介绍,在暑假期间,学生们便开始准备这次大赛的相关事宜。比赛期间,团队成员雷逸帆说道:“第一天是下午比赛开始工作到晚上10点,第二天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第三天到第四天是不睡觉,直到第四天下午五六点结束比赛。”此外,他强调数据的调试是数学建模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据雷逸帆介绍:“数据调试的难度关键是要符合题目所给要求标准,以及符合前后模型要求标准,因此我们经常到凌晨还在调试比赛用的数据。由于数据大多是官方提供,需要进行调试的大约有三张表格,多达70多行、20多列,任务还是比较重的。”

学院有着传帮带的传统,雷逸帆的团队由三名大四学生组成,对于这次的获奖,他们也很惊喜。由最初从别人口中开始了解数学建模,随后在大二开始参赛,不断尝试,对数学建模也是从最初的懵懂到爱好,打着打着就觉得相当有意思,用数学的方式去解决一些生活问题也是一种乐趣。有志同道合的好朋友的参与,这场充满数字的竞赛,也不再显得枯燥,反而更加有趣。

默契加倍,齐心斩获国奖

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在建模团队中,雷逸帆介绍道:“一个团队,默契很重要。我负责解题和编程,在解题时会先将我的思路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按一二三四的顺序写下来,用了什么模型,什么算法,再将这个思维导图发群里,让写论文的人去解读他,他再根据我给的大纲,来写论文,而另一个同学,则根据大纲内容,去制作图片显示材料,辅助写论文的同学完成论文的撰写。”无法比拟的高度默契使他们在赛场上临危不乱,一举拿下国家二等奖。

这支老将队伍,在继续前进的道路上不断播撒希望。他们给未来有兴趣深入研究这方面的同学提出建议:“要熟悉计算机技能,学好编程软件matlab,R,spss中任何一种;学习科技论文的写作,多读一些获奖论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好photoshop,以及数学建模竞赛中常用软件MATLAB和Lingo。”

徐循老师说:“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各系推荐优秀学生的方式,组建更多的建模团队,在学院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努力备赛,为工程斩获更多的荣誉。未来数学建模的队伍会组建的越来越强大,我们定会带领工程学子攀向更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