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科技学院这样落实“体育育人”
高校体育课如何提升课程效果?如何让体育锻炼成为高校学生生活习惯?体育育人的功能如何在高校得以体现?武汉工程科技学院多年来搭建课程改革、自主锻炼、文体活动、校园联赛等四大平台,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搭建四大平台,破解大学体育育人困境
如何让学生掌握伴随一生的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成长为具有强健体魄、健全人格、社会责任、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大学生?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推出体育综合改革,搭建课程改革、自主锻炼、文体活动、校园联赛等四大平台,通过“教、练、玩、赛”实现体育增值,打造“五育并举”“三全育人”的育人机制。
学校通过体育课程改革,打造了以提升身体素质为基础、以运动技能学习为主体的体育课程体系。低年级通过体育必修课加强身体素质训练和体育基础技能的学习,高年级通过体育选修课拓宽体育技能学习,同时学校还开设体育第二课堂,组建各类体育社团,实现课内外一体化的学习模式,拓展体育课程的广度和深度。
除了篮球联赛,学校体育文化节还包括足球联赛、排球联赛、网球联赛、乒乓球联赛、操武比赛和拔河比赛等一系列的校内联赛。
通过“教、练、玩、赛”,学校已基本打造“月月有联赛、周周有活动、院院有品牌、人人都参与”的体育教育格局。此外,学校还制定了一系列刚性制度,改革学生体育评价与考核体系,将体育成绩、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与学生综合测评、评奖评优等挂钩。
深度融合,立德树人成效显著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挖体育课程本身蕴含的丰富思政元素,统筹学生参与意识、学习态度、团队协作、进取精神、意志品质等,既推动了体育锻炼与体育竞技、体育素养和体育精神的对接融合,又深化了体育元素与思政元素的融合对接。
学校让大学生在拥有健康体魄的同时,逐步形成健全向上的人格,进一步激发他们参与志愿服务、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在正在进行的暑期社会实践中,共有近百支志愿服务团队进行“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涌现出一系列优秀个人和团队。
经过近年的实践探索,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改善,心理素质明显提升。学校在2022全国运动训练竞赛联盟操舞锦标赛、2022“艺合时代”第七届体育舞蹈公开赛、湖北省第十六届大学生运动会等全国、省级比赛中,斩获多项奖项。
http://education.news.cn/20220729/1bcfb0465b62499d90a14c8a1d819a1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