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学院魏熙:将音乐志愿服务进行到底


在校期间累计参与音乐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000小时,疫情期间坚持“云支教”服务,先后获得湖北省“大学生自强之星”,咸宁市“贺胜桥最美志愿者”。如果说用一个词来概括魏熙的大学生活,那一定是志愿服务。

在很多同学看来,志愿服务可能只是实践活动,而魏熙却整整坚持了大学四年。如今,她即将带着志愿服务中孩子们的殷切期望,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人民音乐教师,继续践行她对音乐志愿服务的初心。

2018年夏天,魏熙跟随音乐教育学院“希望之声”志愿服务队来到咸宁市贺胜桥镇进行音乐支教。“那是我来武音求学后,第一次用自己专业所学为当地的留守儿童们授课”,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魏熙激动不已。

年幼时,魏熙曾是一名留守儿童,在父母无法陪伴的日子里,音乐成为她治愈孤单的良药,也成了她的梦想。没有上过一节专业音乐课程的她,凭借自己的努力,从田间地头来到了武音。“参与支教活动的初衷,就是想用自己的力量帮助那些跟自己一样有共同经历的留守儿童,满足他们对音乐知识的渴求,让他们从音乐中感受生活的美好”,魏熙感慨道,“支教结束时,孩子们纷纷围过来问我,下一次还会再来吗?泪水在我眼中打转,那一刻,我知道我的心跟这些孩子再也分不开了”。

自此,除了暑假长期陪伴,每个星期,魏熙都会自行乘坐城际铁路前往贺胜桥镇,给孩子们开设各种有趣好玩的音乐课程。孩子们从最初唱歌“跑调”到展现出优美的旋律,再到能够大胆放声歌唱,音乐支教让他们离音乐梦想更近了一步,这也见证着魏熙一次次无私的付出,定格了她最美的青春时光。除了课程学习,魏熙所在的志愿服务队还积极给孩子们寻求舞台表演的机会。2019年,贺胜桥镇的孩子们受邀来到学校,与武音青年一同唱响“五四青春歌会”。“看到孩子们自信的面容,我和他们的心都被音乐和爱灌溉了。”魏熙说,“是志愿服务让我找到了青春奋斗的意义。”

2020年,魏熙经推选担任志愿服务队队长,身上的担子也更重了,尽管遇到不少困难,但她依然坚定决心“将音乐志愿服务进行到底”。这年暑期疫情反复,在无法与孩子们相见的日子里,作为志愿服务队队长的魏熙带领团队积极搭建网络课堂,联合咸宁贺胜桥文化站开展线上音乐课程,进行心理疏导,确保孩子们“停课不停学”,并定期在“康养贺胜”的公众号上发布相关音乐课程,让更多孩子们获得免费的学习资源,使志愿服务在网络空间也能得以延续,让孩子们能继续与音乐为伴。以本次“云志愿服务”为依托,魏熙与团队策划实施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举办了以贺胜桥的孩子们和“希望之声”志愿服务队的事迹为主题的公益音乐会,并在央视频进行直播,让人们关注到这群可爱的孩子,也吸引了更多志愿者参与到音乐支教的活动中来。

在坚持志愿服务的同时,魏熙也从未放松过专业学习,“只有不断夯实自己的专业本领,才能为孩子们提供更好服务”。为了协调好学习和工作,魏熙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在时间冲突时,有取舍有先后,尽量做好每一件事。在遇到棘手问题时,魏熙会积极寻求帮助,及时向老师反馈,积极调节自身情绪,不把焦虑烦躁的消极情绪带到志愿服务工作中。

在校期间,魏熙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学生三等奖学金、姚贝娜助学金,多次获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等荣誉。

“孩子们的每一张笑脸都让我印象深刻,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刻都让我难以忘怀”,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魏熙读懂了音乐教育专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