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携笔从戎 今朝一战成“硕"——三峡大学5名退伍学子从战士到硕士
成柯服役于陆军某部,作为单位屈指可数的大学生,担任单位文书、新闻报道员等机要职务;负责全单位的档案、文件、武器弹药以及新闻报道工作,深受首长重视,获评所在单位“嘉奖”“优秀义务兵”各两次。
杨涛2017年被分配至武警云南总队某单位,负责省委机关守卫工作,曾参与国家领导人赵乐际、汪洋视察云南时的警卫任务。因军事素质优秀,他被选为全支队唯一的义务兵副班长,被单位两次“嘉奖”、两次评为“优秀义务兵”。
杨涛的逐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他从未放弃。自2016年高考结束后他便想从军报效祖国,遗憾的是父母不舍得他吃苦,劝他先入学读书。进入大学后,杨涛从三峡大学老兵协会了解到大学生参军入伍的政策,他争取了父母的支持。于2017年顺利入伍。杨涛说,年轻人应该拥有披荆斩棘的勇气,要敢闯敢拼,不管前行的路如何坎坷,都应该努力争取,这才是青春的样子。谈起在军营的最困难时期,他立刻想起那个严寒的冬天,那时刚入伍,要负重徒步几十公里,又不巧发了高烧,身体的不适让这场训练难上加难。他强忍着身体的不适参加训练,班长关心地问道:“还行吗?不行的话就打报告。”这句简单的话激发了他不服输不放弃的劲头,最后他拖着沉重的身体,顶着昏沉的脑袋,完成了这场为期三天的训练,脚底被磨得满是水泡。“别人行,凭什么自己不行?”这是他时常对自己的反思和激励。两年的军旅生涯,在杨涛心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或许正是这段刻苦铭心的军旅经历,提高了他的身体素质,磨练了他的心理意志,让他得到了如浴火重生般的新生,为他的人生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蔡翼丰本科期间成绩优异,大三下学期就已修完英语和金融学双学位。之后,他没寻找实习工作,而是选择了入伍。因为大学生参军入伍有年龄和时间限制,为了不错过儿时就有的军旅梦想,蔡翼丰决定抓住最后的机会入伍接受磨砺,最终加入了海军。在部队里他同样表现优异,身体素质得到锻炼提升,接受爱国教育的同时他凭借部队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发挥了所学英语专业的语言优势,在重要活动中作为陪同翻译接待了外宾。
吴宇航同学,返校后担任了2019级新生军训的教官,还担任班级的班长,协助辅导员工作,专业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推免至湖南大学。
其实吴宇航在刚返校的那段时间,对学校生活也有不适应的地方,但随着多项活动的参与,渐渐地与班上的同学熟络起来,运动场上同学们的阵阵加油声都温暖着他的心。他说:“当我们在面对新环境时,不要想着躲避逃离,勇敢的面对或许会有惊喜。”对于学习,他也有着自己的一套方法,课前梳理大纲,课后完善笔记,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考前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将所有知识点串联起来。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学习哪有什么捷径可走,唯有“踏实”二字。
去年9月,返校的蔡翼丰面对英语专业翻译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很快做出了继续学习深造的决定,并在短短三个月的备考后,通过了武汉大学的研究生初试。被同学们问及学习秘籍和夸赞所取得的优异成绩时,他谦虚而真诚地回答道:“我认为大家的学习方法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好,并不存在绝对完美的计划和方法,最要紧的是坚持学习。就我个人而言每天的学习效率比单纯的学习时间更有份量,在学习上全神贯注投入的时间会积少成多,我总是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对学习信心和获得感。”
从部队回到学校,蔡翼丰觉得自己长大了许多,更明确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刚返校时,他认识到大学里以自主学习为主,在确定目标后,如何打理好自己的生活起居是一门学问。对此他表示,学会规划管理时间,平衡好课余活动和学习任务是大学生们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
杨涛和成柯,不仅是好战友,更是工作上的好搭档。他俩都是老兵协会第四届主席团成员。返回学校后,他们冲锋打头阵,积极投身到学校的国防教育一线,协助学校圆满完成新生军训、军事理论课、征兵入伍工作,为三大学子演奏了一部部生动的“军营摇篮曲”。2021年河南发生洪灾,杨涛自费前往河南参与救援,获得了灾区人民的一致好评。
刘志友返回学校后,当选了班里的团支书,同时也担任了2020级的军训教官,积极协助学校开展军事理论课等国防教育,继续散发着自己的余光余热。
一战成“硕”凭汗水浇灌人生芳华
在军营,他们牢记初心、矢志不渝,做人民的好战士;在校园,他们砥砺奋进、刻苦拼搏,争当时代的新青年。凭借在校期间的优异表现,刘志友、杨涛、吴宇航均已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光荣的中共党员。特别是杨涛,今年被提名为三峡大学“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
于己,他们用实际行为响应了“永跟党走、永不言败、永葆本色”的号召;于国,他们践行了当代优秀青年献身国防、保家卫国的责任与担当。
他们带着千锤百炼过的意志,成功实现人生角色转换,将奔赴新的“战场”一展身手。
(许灿 向思颖)
从左到右依次:蔡翼丰 刘志友 吴宇航 成柯 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