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支教 将传统文化送进乡村课堂

简短说明
2022年夏天,武汉工商学院共有“萤火虫之光”“晨曦之光”“青火”“烛光”“星光逐梦”“微笑蓓蕾”“春生”7支志愿服务队的青年志愿者,分别前往湖北宜昌、咸宁、襄阳、鄂州、潜江、利川等地的7所中小学开展“七彩假期”志愿服务,为中小学生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素质拓展、传统文化教育等服务,希望学生们能度过一个快乐、充实的暑假。在支教过程中,支教服务队们特别开设的国学礼仪、土家民谣、京剧脸谱、剪纸、书法等传统文化课程,受到了孩子们的热捧。

(通讯员 李洋洋)“小张老师,这是我做的爱心剪纸,送给你,希望你每天都开开心心”“小雪姐姐,这朵小红花送给你,谢谢你这段时间的陪伴”……7月20日,在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磨市镇救师口初级中学,学生们将自己精心制作的剪纸送给了前来支教的大学生志愿者们,表达感谢与不舍之情。

  这是发生在学校“晨曦之光”志愿服务队结课仪式上的一幕。今年夏天,学校共有“萤火虫之光”“晨曦之光”“青火”“烛光”“星光逐梦”“微笑蓓蕾”“春生”7支志愿服务队的青年志愿者,分别前往湖北宜昌、咸宁、襄阳、鄂州、潜江、利川等地的7所中小学开展“七彩假期”志愿服务,为中小学生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素质拓展、传统文化教育等服务,希望学生们能度过一个快乐、充实的暑假。

  在支教过程中,支教服务队们特别开设的国学礼仪、土家民谣、京剧脸谱、剪纸、书法等传统文化课程,受到了孩子们的热捧。

  在利川市汪营镇第一小学,“青火”社会实践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开设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课——制作恩施土家族傩戏面具。志愿者在详细介绍了恩施傩戏以及傩戏面具的制作要点后,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五颜六色的超轻粘土共同制作他们眼中的傩戏面具。在欢声笑语中,一个个富有创意、形态各异的傩戏面具陆续完成,孩子们在制作过程中近距离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收获了快乐,也激发了想象力、创造力。课后,周学艺小朋友开心地说:“这是我第一次上手工课,真的好有趣,我不仅学习了民间传统手工艺,了解了这一手工艺的发展历史,还亲手把它做出来了!”

  在潜江市龙湾镇小学,“萤火虫之光”服务队通过开设国学课,教导孩子们学习传统礼仪及用语,尊师长、知礼仪,同时志愿者们还介绍了香薰、花灯等古代物件,并开展猜灯谜小游戏,让孩子们多角度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好。

  在襄州区古驿镇中心小学,“星光逐梦”支教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则开设了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讲解京剧的历史、脸谱的画法等,并带领孩子们学习描绘京剧脸谱以及剪纸。在志愿者的协助下,一张张浓墨重彩的脸谱、一幅幅形象生动的剪纸在孩子们的手下诞生。制作结束后,大家拿着自己的作品相互开心展示着,“原来从脸谱上就可以看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一张纸可以剪出这么多花样”……

  据支教队指导老师、学校校团委副书记叶之培介绍,学校十分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此次送传统文化进乡村课堂,希望能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种在孩子们的心田,让传统文化浸润、丰富孩子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强烈兴趣,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