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琼:引领学生走进阅读世界

  王瑾琼,外语学部讲师,主讲英语阅读。2012年进校至今,代表学校参加校内外各级各类教学竞赛,获奖达11项,主要包括国内高校外语界三大出版社协同教育部举办的三大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获得全国二、三等奖和省级特、一、二等奖;在外语教学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指导学生获得“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湖北省决赛二等奖,指导学生获得校级优秀论文;被授予“三育人标兵”“最受学生欢迎老师”称号,并多次被评为“优质课堂教师”及优秀教职工;科研方面,参与校级教研项目6项,参与编写教材7本,发表论文5篇,并参与录制省级视频精品课程1项、参与省级质量工程1项、省教育厅规划重点项目1项;2018年,赴美国乔治城大学研修英语教学法。

 


 

  英语阅读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学科基础课和必修课。英语阅读能力属于英语听说读写四大核心技能之一,是英语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英语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获取信息、了解世界、认识自己、历练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促进学生的词汇积累,并最终决定口语和写作的水平和质量,对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上好阅读课对英语专业学生而言,意义重大。

用文人雅士的智慧唤醒学生对阅读的认知

  英语阅读课一般从大一下学期开始进行。初次见面,王瑾琼会花上整整两个课时的时间给学生们“洗脑”,让学生们接受一次“人为什么要读书”的心灵洗礼。在王瑾琼看来,阅读是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全面塑造,首要任务应该是明白为什么要把读书当成终身使命,而非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和获取文凭才上阅读课;必须让大家对读书的意义有一个基本的共识才能谈阅读的执行和坚持。为此,王瑾琼积极引用文人雅士的智慧箴言启发学生。从苏轼的“早岁读书无甚解,晚年省事有奇功”到杨绛的“你的问题主要是读书不多,想得太多”;从林语堂的“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到孟德斯鸠的“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的享受的时刻”;从罗曼罗兰的“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到白岩松的“读书的作用在于建设理性,捍卫常识,寻找信仰”。

  通过引导学生熟诵英国散文家Francis Bacon的Of Studies,配合著名翻译家王佐良的经典译文,以及白岩松老师的《对白》节目等,王瑾琼总能收获学生对读书的不断认同与深化。2020级英语6班学生高璇在学习通中写道:“我想,阅读是打破自己固有的偏见,不拘泥于眼前的世界,去走进他人的精神世界,以此永远保持对自我的批判和进步的最好方式。”“言辞有限,文字无疆。读书,是以最为纯粹的阅读方式,得以知识和智识。我们需要从阅读中将自我洗涤、沉淀,用不断打磨深化的思想去铸就心灵的伊甸园。”这是2020级英语1班学生李格的回答。

用丰富多彩的内容调和学生挑剔的胃口

  在学生明白了为什么要阅读之后,就面临着读什么的问题。“如果你们不知道从何读起,咱们就从莫提默·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How to Read a Book》开始。这是一本讲解阅读的专业学术书,作者是《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有着丰富的阅读经验。”对于购书预算不够的学生,王瑾琼会提供包括《如何阅读一本书》在内的近100本中英文电子书给学生。那些带着侥幸心理试图逃过阅读任务的学生,不得不被“有备而来”的王瑾琼折服。

  王瑾琼还为所有学生准备了一张永远在更新的阅读书单,从历届外研社阅读大赛的指定书单,到豆瓣每年一度的高分阅读榜单,从香港大学推荐学生必读的50本书籍,到多所大学图书馆借阅排行榜TOP 40等等。她要求所有学生制订一份详细的阅读计划,每学期至少完成三本著作的深度阅读,每天坚持一点点,让阅读变成习惯。每学期末检阅学生们的阅读成果时,《The Little Prince》《The Moon and Six Pence》《Pride and Prejudice》《英译中国散文名篇》《Selected Poems of Tagore》常常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英文类书籍。

  如果说精读名家经典是提高内在修养的必经之路,那么泛读英语报刊新闻则是快速了解时事热点的必要途径。王瑾琼每学期都会为学生们更新外刊文章,以原文、译文搭配详细精读笔记的方式,要求学生们每周完成两篇外刊文章阅读,并以笔记方式及时摘抄精华。文章内容常常紧跟时事,如中国女排盛衰沉浮、外媒眼中的冬奥会开幕式、自信美少女谷爱凌、塔利班夺取阿富汗政权、英国菲利普亲王去世等消息,白纸黑字的外媒视角让学生感到和“国际”两字不再遥远。“如果只是推荐网站、app或公众号,学生是否执行无从考证,而且常常因为词汇、语法的障碍无法坚持。但是把文章选好,把生词及相关拓展以笔记的方式注解好放到他们面前,学生是没有理由再找借口拒绝的。”王瑾琼说道:“推荐的书籍和整理出来的文章就像刚刚做出来的冒着热气的饭菜,学生们总能找到一道合胃口的菜肴细细品尝,从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和成就。”学生们虽然刚开始对于阅读的量感觉些许沉重,但两个学期下来,翻看曾经阅读过的文章书籍,都感觉自己收获满满,有的学生还会主动向王瑾琼要一些优质阅读材料来源的网站及公众号。这就是把“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最好的证明。

用言传身教让学生爱上课堂

  熟悉王瑾琼课堂的学生都知道,王瑾琼上课的最大特点就是口语流利、激情饱满、节奏紧凑、干货不断。“虽然我教的不是英语口语,但是作为英语能力门面的口语素质过硬才能对本专业学生产生说服力。”王瑾琼的课堂几乎是全英文授课,即便偶尔需要中文的穿插解释,也要让英语占据绝对主导,让英语渗透进学生学习的点点滴滴,讲到激情处,甚至可以完全不需要借助PPT或教材的提示,因为所有授课环节都了然于心。无论是课文的分析、阅读技巧的训练、练习的讲解、甚至是幽默的打趣,能用英语尽量不用汉语。在王瑾琼的课堂上,学生都能感受到用英文表达观点的不可抗拒性。

  在全英文的课堂环境下,王瑾琼用心呈现每一堂阅读课。满满的干货常常让学生一节课下来觉得意犹未尽。比如讲到对于英语阅读的本质的理解,王瑾琼会不厌其烦地强调,阅读不是机械被动的过程,而是阅读者积极参与的、创造性的思维劳动,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能把对文章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字面上,而是要经过推理间接理解文字材料,积极揣摩作者的语气、观点和写作意图,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与作者的思想沟通和对文章的全面理解,即既要read on the lines,还要read between the lines,更要read beyond the lines;谈到英语阅读选词填空题的解题技巧,“略读全文定中心,详读选项词分类,瞻前顾后灵活选,复核检查定结果”一定是每一届学生都能脱口而出的解题口诀;对于细节举例特别多的篇章,归纳要点的有效方法是根据细节的呈现方式使用各种图表,比如表格、树形图、流程图等;对于和跨文化交际相关的主题文章,联系自身的真实生活经历能够帮助读者调动背景知识库里的库存,更好地接纳新的知识点,例如送礼的习俗各国不甚相同,此时中国人送礼习俗的加入能帮助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其背后原因的好奇心。“上王瑾琼的阅读课,总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还没听过瘾就下课了。”这是大部分学生对阅读课堂的印象。

用卓越高尚的人文情怀激励学生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英语阅读,读的不仅是白纸黑字,还有理性思维的能力,更有人间值得的情怀。王瑾琼认为,每一个和人的终极发展相关的命题,每一篇关乎家国民族的文字,都会在阅读中浸润学生的心灵,帮助他们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王瑾琼特别赞同大学教育的使命是让学生“精神更加高贵,心智趋于成熟,灵魂更加尚美,格调通往卓然”,而达成这项使命的必经之路上,必然要有阅读铺就的一块块砖石。王瑾琼的每一堂阅读课都特别注重“牵着学生的手”,引导他们read beyond the lines。每每上到郎朗的成长传记,王瑾琼会鼓励学生思考,为什么西方媒体对郎朗的横空出世如此尖酸刻薄,音乐的边界在哪里,我们该用什么让视古典音乐为欧美专利的西方媒体无话可说?郎朗的功成名就由哪些因素促成?反观自己的英语学习之路,还需要哪些因素助攻才能获得成功?

  讲到如何改善残疾人不容乐观的生存现状,王瑾琼会引导学生超越“捐款捐物,慈善救助”的传统思路,从更具备高度和远见格局的视角入手,比如加大残疾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投入、普及残疾人友好型无障碍软硬件设施、提供如残奥会这样的真正体现公平尊重的大型舞台,以及如果学生日后成为国家管理者,该怎样在自己的执政思路中融入人文情怀等等,给了学生们更宽广的视野;在谈到“李约瑟难题”时,王瑾琼带领学生从中国“旧四大发明”的昔日辉煌谈到“新四大发明”的蒸蒸日上,解读什么是科技强国、文化兴国,鼓励学生们将自己对前途命运的憧憬,融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