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鹏飞:有梦,就能飞翔


当赵鹏飞得知被医院录用的时候,一股自豪与激动在他的心中荡漾,想象着以后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帮助父亲,手就止不住的颤抖,他颤抖着在就业协议上写了下自己的名字。自此以后,他以所学之术回报社会,救死扶伤,不求闻达,但求利人。

赵鹏飞,2015 级药护麻醉专业的一名普通学生,由于天生患有脊柱侧弯后凸畸形,他的两个肩膀高矮不同,还影响到了胯骨,致使两条腿长短不一,行走十分不便。因为长久以来被病痛折磨,他能够与那些被疾病困扰的患者感同身受,这让赵鹏飞萌生出了学医的想法,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力量来帮助和他有着同样遭遇的人。在 2015 年,赵鹏飞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成为了一名麻醉专业的学生,踏出了属于他自己的医学道路的第一步。

身着钢铁 意如金石

在大学期间,因身体的不便,使得赵鹏飞不能和普通人一样很好地照顾自己,但这也让身边老师和同学看到了这个男生的坚毅不屈,他们都力所能及地为他提供帮助,赵鹏飞在学习和生活上有不便的地方都能够及时地得到解决,这让他感到十分温暖。可是,好景不长。在入学两年后,赵鹏飞的身体状况逐渐变差,他发现自己的脊椎的弯曲程度越来越严重,已经到达了压迫心肺的程度,半夜经常会因为呼吸困难而醒来。平时上课也会因为身体的不适,回到宿舍休息,在为了自身身体的考虑下,赵鹏飞来到医院进行检查,却得知了必须马上进行手术治疗,否则极有可能会因呼吸衰竭而死的噩耗,并且因为脊柱手术难度高、风险大,这场手术的危险与转机并存。可赵鹏飞已经没有了退路,他只能冒着风险去接受这场手术。

赵鹏飞总共进行了六次手术,开销巨大,这给他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在学校得知他的情况后,学工处和学院领导及时为他提供帮助,多方筹集资金,寻求社会援助,解决他在物质上的困难。治疗期间,赵鹏飞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第一次手术医生为他打上了头环,将 5 根钢针交叉穿进盆骨,10 颗尖钉拧进头皮,装上 4 根不锈钢架子,24 小时佩戴在身,以达到牵引目的,并且每周进行升高;第二、三次手术是松解,将钢钉打进弯曲的脊柱,拉开融合的骨头,在后背开 30 余公分长的刀口,将畸形肋骨打断,每周用绳子牵拉一次,这个过程长达 4 个月,伤口发炎、钢针感染等问题都是家常便饭。每天晚上睡觉,他只能睡在 2 个厚海绵上,以维持平衡。不仅如此,赵鹏飞还要按照医嘱每天坚持爬 6 趟 15 层楼、做扩胸运动、吹气球、吹呼吸机等康复训练。尽管治疗过程是如此的艰难,一想到自己的抱负、学校的细致关怀和家里的重担,赵鹏飞的意志变得愈发坚定,他坚信打不倒他的会让他更坚强。

雪中送炭 倍感关怀

历经长期的手术治疗,赵鹏飞终于摆脱了困扰了他二十多年的疾病,他得以重返校园,继续他的学业。“既熟悉又陌生,好像做梦一样”,赵鹏飞这样说到。回到学校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却又是那么虚无,在赵鹏飞脑海里预演无数次的场景,终于发生在自己的眼前。他没有迷茫,回到校园后,他马上就重新投入到学业中去,作为一名大四的学生,准备实习的同时,也要补回落后近两年的学业。新辅导员张冰瑶老师,在得知情况后通过向学校申请免考,减少了赵鹏飞很大的压力。但与此同时另一个难题也悄然逼近:就业问题。虽然他在手术后逐渐可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但因术后的身体问题以及年纪偏大,让赵鹏飞即使已经获得了优异的笔试成绩也无法进入到面试阶段。

尽管一次次碰壁,一次次了无音讯,但赵鹏飞仍不放弃。他积极参加学校的就业研讨会,向各方询问就业问题,学校开展的每一次招聘会他都不会缺席,在就业指导中心也常常能看到他的身影,他不断去探索属于自己的道路,最后他来到了学校的招就处寻求帮助。招就处的郑东老师在得知他的情况后,第一时间通过自己和学校的资源,来帮助赵鹏飞寻找适合的就业医院,同时,赵鹏飞一直没有停下自己的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学校联系到了一家不介意他身体状况的医院,并愿意接纳赵鹏飞来就业。赵鹏飞抓住机会,成功获得了这份工作。在这里一路上,学校师生力所能及地为赵鹏飞提供帮助,这不仅是学校为身体不便的同学提供的政策,更离不开赵鹏飞自己的不懈努力。在这方面,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鼓励就业单位接纳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就业,学校也积极响应,鼓励用人单位接纳学生,积极帮扶并安抚学生。

从高中选择医学道路,这一路经历了无数风雨,但这并没有打倒他,反而是锤炼了他的意志,明确了他的目标。他明白自己的责任在何处,要怎样去为之奋斗。在经历了这么多磨难之后,赵鹏飞不仅拥有了一颗更加坚强的心,也感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温暖。一切的一切都坚定了他的从医之路。在未来,他依旧会保持初心,以所学之术救死扶伤,回报社会,坚定不移地将自己的梦想与目标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