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界的福尔摩斯”刘良——为生者权 为死者言
3月19日起,首档聚焦真实法医职场纪实节目《初入职场的我们·法医季》在芒果TV上线。其中,我校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刘良教授的故事让无数人动容。今年61岁的他,是我国法医学领域的权威专家 、首 例 新 冠 肺 炎 遗 体 解 剖 者 、CCTV2016 年度十大法治人物获得者。刘良主持或参与检案4000余例,其中不乏疑难、典型、重大要案,被称为“法医界的福尔摩斯”。一把解剖刀,他用事实说话让证据说话;近40年法医生涯,他用忠诚与智慧维护职业尊严。“为生者权,为死者言”是他是刻在骨子里的铮铮誓言。
冲锋:中国首例新冠遗体解剖者
2020 年 2 月 16 日凌晨 3 时,全国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遗体解剖工作由刘良团队操刀,在武汉金银潭医院完成。在接下来的两天内解剖三具尸体,每次五个小时以上的漫长解剖过程,他甚至累倒在洗澡间里。刘良深知,解剖过程中,无法预计有多少病毒散发出来,但作为“刀尖上的舞者”,他知险而进,希望尽快查明病毒造成的明确伤害。
同年 2 月 28 日,世界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报告公布,病毒机制获得突破性发现,提示气道存在大量黏液,主要引起远端肺泡损伤;3 月 4 日,第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新增“病理改变”一章,包含刘良团队进行的解剖与病理研究成果,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意见。随后,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附属协和医院等多家医院建立清肺小组,用纤支镜为重症患者清理肺部黏液,患者症状改善明显。后来,刘良团队将解剖报告翻译成了英文,与乌克兰、美国、菲律宾等其他国家法医深入交流,开展国际援助。
传承:签署捐献遗体协议
5月1日,刘良决定签署遗体捐赠协议,在死后捐出自己的遗体,用于教学科学研究。背后原因,除了身为法医深知“大体老师”的宝贵之外,还有父母的影响。
刘良的父亲刘清澜是一名抗战军人。20 年前,得知医学院长期缺乏教学人体后,他和老伴毅然决定去世后一起做“大体老师”。但是儿子刘良却不同意。“我的法医教研室和解剖教研室在同一栋楼,父亲遗体就在旁边,这种感觉很不舒服。”2016 年,父亲在弥留之际,拒绝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插管治疗,不希望遗体有气管损伤。他去世后,其遗体顺利捐赠,发挥余热。
6 年后,刘良来到父亲捐赠遗体的地方,签下自己的名字。他说现在回想起来,觉得父亲很伟大,“或许未来某一天,我们一家人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团圆”。
发扬:参加节目为宣传法医职业
薪水略低,环境艰苦,深入基层,周周出差......相比临床和科研,法医无论是收入还是社会地位都稍显不足,就连听上去都不如前者体面。偏偏法医又是一个专业要求极高的职业,要懂临床,知识储备还要高于临床。多方因素下,法医专业的人才缺口越来越大。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理解和支持法医职业,刘良和同事周亦武这对老搭档携手登上电视舞台。通过节目,人们了解到,法医不仅仅是解剖工作者,医疗纠纷鉴定、伤情等级鉴定等同样都是法医的职责。刘良表示,他很感谢有这样一个节目,能让大家关注法医。说到动情之处,他红了眼眶。节目里,学生面临淘汰时,刘良不愿伤害青年学生对法医行业的热忱,主动留下被淘汰学生们的联系方式,鼓励他们“这不是淘汰,只是开始”,希望未来能与其有更多互动交流。
节目之外,刘良长期致力于推广法医职业。他数十年如一日从事法医病理学和法医毒理学教学、科研工作,参编教材及参考书20余部,先后主持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公安部等省部级课题,教过的学生遍及全国公安系统,网红“法医秦明”就是他的学生。
数据显示,2021 年,我国每 10 万人中命案数为0.56起,每10万人中刑事案件数为 339 起,是命案发案率和刑事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这背后离不开一代代法医人对司法公正的坚守与付出。拨云见日还原被隐藏的真相,保证法理的公平与正义,是包括刘良在内,每一个法医人将白衣与刀锋所代表的精神代代传承的坚守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