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纪录!我校单项科技成果卖出1.5亿元

本报讯(记者禾正青)1124日,我校新能源材料与储能技术研究团队与湖北犇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签订1.5亿元技术转让费,共同开展硅碳负极材料项目技术合作。

湖北技术交易所所长陈汉梅介绍,此金额创造了湖北高校院所单笔技术转让交易的最高纪录。

我校新能源材料与储能技术研究团队深耕新能源材料研究10余年,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超级电容器等领域获得30余项专利。团队负责人介绍,现在市面上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是石墨,其理论容量是372毫安时/克,而用更高容量硅材料负极取代石墨,可有效提升电池能量密度。该团队研制了特殊形貌的硅碳负极材料,掌握了硅材料形貌调控、体积膨胀控制和高效碳复合等核心技术。

湖北犇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随州市一家民营企业,专注于新能源锂电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该公司董事长戴百雄介绍,将硅碳材料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可显著提升锂电池能量密度,作为改善锂电池容量和能量密度的关键材料之一,具有极高的技术难度和巨大的市场前景。

该项目已落户随州高新区青春化工园区。项目建成后,可创年产值200亿元以上,贡献利税30亿元以上。首条1000/年的中试线将于20234月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