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中当承拼搏精神接续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到了“伟大建党精神”“钉钉子精神”“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战斗精神”,系列精神的总结贯穿全文,令人振奋。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精神,里里外外都透着一种共性的精神——拼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说:“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无数华夏儿女用惊天动地的拼搏精神使中华文明血脉不断,辉煌灿烂。

接续奋斗的拼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基因

中华民族是一个永远对生活充满着期待和理想的民族。拼搏是超越自身的最好方式。中华民族把这种人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从“女娲补天”到“夸父逐日”,从“苏武牧羊”到“精忠报国”,从虎门销烟到辛亥革命,从二万五千里长征到抗日战争,无不体现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广大人民为了中华之复兴而拼搏到底的顽强斗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却又历久弥新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却从未被打倒

中华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中充分地体现出了先辈与各种艰难困苦作斗争的实践智慧。《周易》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表明人之处世,重在奋发图强,永不停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达报国之路虽然漫长,但求索拼搏之志坚定不移。“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表明有志者胸怀天下的历史使命感。只有拼搏才能克服千难万阻,化险为夷。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深刻、形象地阐释了拼搏精神。它启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的伟大事业不仅要主动出击,而且还要善于作为,讲策略、讲技巧,有智慧。中国共产党历来都注重敢于斗争,不怕牺牲,善于斗争,不断取胜。

接续奋斗的拼搏精神是新时代科技立国的不竭动能

近代社会以来,中国被列强侵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代科技落后。新中国诞生后,大批爱国科学家不计个人得失隐姓埋名于祖国的大西北以满腔热血艰苦奋斗,结出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累累硕果,也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面对与发达国家巨大科技差距以及他们的技术封锁情况,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广大科技工作者只争朝夕地追赶世界先进科技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北斗导航、载人深潜不断取得重大进步,载人航天捷报频传。我国科技事业实现了历史性重大变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接续奋斗的拼搏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金钥匙

近代中国,由于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然而,中华民族为了美好生活不惜殊死捍卫的决心是不变的。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抵御外侮的浴血战斗。1921年,一个伟大的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在内忧外患的重重阻力和迫害下,早期共产党先驱冒着生命危险建起了为人民谋福利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百年来,从艰难建党到南昌起义,从井冈山根据地到二万五千里长征,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没有什么困难能阻挡我们奋勇向前的决心。改革开放后短短40多年时间,从解决人民的基本温饱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无不贯穿着无往而不胜的拼搏精神、牺牲精神。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意大利期间回答众议长菲科的提问时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直到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身上集中体现出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无我、忘我、无私、无畏,一刻不停息地奋斗带领中国人民筚路蓝缕的风雨历程,展现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

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办成了。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得到全面巩固;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生态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坚持全链条精准防控“动态清零”,最大程度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全党:“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已经吹响了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的号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事业,唯有靠我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才能赢来伟大复兴和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