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遇到你 “四叶草”八年义务辅导近万名学生

9月9日,在庆祝第38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上,学校发出通知,号召全体教师向外国语学院王瑾教学团队学习。9月7日,王瑾荣获“荆楚好老师”荣誉称号(详见 1 版),她表示:“我是作为代表来领奖的,这项荣誉属于四叶草团队。”

王瑾是外国语学院四叶草团队发起者。组建八年来,这个教学团队从“四叶草”发展成“七朵金花”,她们一直坚持利用课外时间义务给学生辅导英语,帮助了近万名学生。在她们的帮助下,像申仓松这样考研名校的学生不在少数。


团队初创 源于游戏少年的蜕变


四叶草团队创建于2014年。“我教很多学院的英语公共课,发现不少学生专业成绩不错,但外语成为‘跛脚’科目,光靠课堂教学很难补齐短板。”王瑾回忆自己创建课外辅导团队的初衷,她还特别提到一名学生对自己的触动。

他叫倪正,是生物工程专业 2009 级学生。王瑾最初注意到倪正,是因为他总在英语课上睡觉。几次谈话后,王瑾发现倪正其实天资很不错,学东西一点就通,但他痴迷于组队打反恐精英联赛,时间都耗费在通宵训练上了。

倪正回忆,一开始是王瑾“逼”着他补英语,到后来自己“一下课就跟着老师走”。

王瑾的辅导立竿见影。高考英语刚及格的倪正,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取得全班前三名的成绩,大二下学期还成为班上首个通过六级考试的学生。最终,倪正考取了浙江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王瑾在心里想,像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有个老师拉一把,补一补“跛脚”的英语,也许就能改变人生走向。

于是,在她的提议下,周芳等三名老师积极响应,一起创办了四叶草团队。“希望我们团队和学生可以像小草一样坚韧,也希望我们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幸运草。”王瑾说。


线上线下 你愿意学我们便全力帮


“义务辅导英语,想学的同学快来报名。”四叶草团队成立后,每个新学年都会在校内发布“广告”。

起初,团队通过邮箱互动了解学生情况,并针对性地帮学生梳理重点、解决难点。仅仅一年,师生来往邮件就达500余封。

后来,“四叶草一对一辅导群”和“四叶草通关工作室”QQ群,成为团队服务学生的主阵地。在两个始终满员的群里,老师们分享学习资料并在线答疑,24 小时在线,全年无休。

在线下,四叶草团队于 2016年开办了“大学英语四六级选修课”,还专门编撰了一本教材。这门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选修课异常火爆,一开放名额秒空,为此老师们决定多开一个班。

从那年起,团队便“承包”了全校英语四六级考前义务辅导的工作。此外,学校面对考研学子开设的暑期“晨光奋进班”,四叶草团队老师也挑起英语科目的大梁,她们还不定期组织考研讲座、英语沙龙、英语角等活动,8 年来总计义务辅导学生近万人。

“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主动报名,我们不看学生成绩,只有一个要求,就是真心想学。只要你愿意学,我们随时都全力教。”王瑾说。学生越来越踊跃,教师团队也在扩充。近几年,年轻老师黄清芬、朱凡、罗利芳、倪丹萍、周珏陆续加盟,加上王瑾和周芳两位元老,形成“七朵金花”的阵容。


结对辅导 考研神话一个接一个


除了集体辅导,四叶草团队将更多的精力用在一对一结对辅导上。“一名学生至少跟踪辅导一年,一般我们每人同时带三四名学生。”周芳说。

申仓松便是团队最早结对帮助的学生之一。2014年,他读大二时慕名找到王瑾老师,直到成功考研华中科技大学,他每周都会两次接受王瑾的单独辅导,每次两小时左右。

申仓松回忆,自己天赋较差,以前学英语用的时间最长,但在各科中成绩最差。王瑾便帮他纠正学习方法,每次讲完课都会布置自己整理的试题。

有一次,申仓松的题没能做完,他跟王瑾说,“王老师,我觉得我不行,要不算了吧。”没想到王瑾说:“不需要你信自己,我信你就可以了。”这句话,在申仓松此后的学习道路上,一次次浮现在耳边,激励他前行。

今年6月底,申仓松于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毕业,签约留校从事博士后工作,7月从浙江大学完成学术交流后,回武汉第一站便去看望王瑾。

与申仓松同寝室好友俞飞,也是四叶草团队的受益者。俞飞从大三开始跟罗利芳结对学习,他说:“印象最深的是 2015 年放寒假前,我本来和罗老师约好了学期最后一次辅导,但临时接到一项实验任务,就给她QQ留言后走了。做完实验才发现,她一直在等我,那天她一直辅导到大楼要关门才结束。”

2016年冬天,俞飞备战考研,已经身怀六甲的罗利芳仍不肯落下一节课外辅导。最终,俞飞成功考取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

据统计,8年来,四叶草团队一对一结对辅导的学生中,有19人考上硕士,6人考上博士。


互相成就 小草也能长成大树


除了王瑾、罗利芳,四叶草团队其他老师也很拼。周芳平时的管理工作繁重,总是利用午休时间为学生答疑;朱凡疫情期间住进方舱医院,还抓紧时间提升自身能力,同时准备辅导方案;倪丹萍是一位二胎妈妈,每晚孩子睡着后再回复学生的提问和邮件;黄清芬除了完成辅导工作,还特别善于疏导学生的情绪问题;周珏积极尝试课外教学设计,带领学生坚持每周阅读英文原著、进行语音练习……

辅导的学生一个个成才,老师们却牺牲了几乎所有的业余时间,没有一分钱补助,她们图什么呢?

老师们说,除了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热爱,对学校和学生的真心,课外辅导也帮助自己不断精进内功,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为了更好地辅导学生,老师们除了参与本教研室的教研活动,还会在每周五下午开展2-4小时的团队教研活动。

团队最年轻的周珏老师,去年才加入。她说:“这个团队,像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我加入其中,不断去探究新的教法。”

去年,她和团队前辈们一起组队参加“2021年外语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全国交流活动”,最终拿下省赛特等奖、国赛一等奖。

王瑾说:“以前我们是学生的幸运草,今后,我们要做学生能够依靠的那棵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