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后辅导员龚文翰:我与学生是“命运共同体”

“3、2、1……翰哥!生日快乐!”2021年11月14日,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一场班会上,辅导员龚文翰收到了一份来自全班45名学生的生日惊喜:精心准备的生日蛋糕,响彻教学楼的“生日快乐”,这个生日让龚文翰尤为难忘。

龚文翰又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翰哥”,自2017年担任辅导员以来,他几乎没有准点下过班,一千五百多个日夜的付出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

“将‘辛’比心,辅导员就要走近学生”是龚文翰自打入职以来就时刻反复提醒自己的话。作为一名“95”后年轻辅导员,为了更好地融入到学生中,他在学生公寓安了“家”:一栋楼6层,127间寝室,巡查一次3923步……这些数字都刻在了龚文翰记忆里。

一次查寝时,他偶然留意到,几乎每间寝室都放着吉他。正好有着吉他特长的他,灵机一动开办了第一期学生公寓“知音”吉他班。慢慢地龚文翰与学生们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在担任驻寝辅导员的 2 年间,他收到了312封“给翰哥的信”,信里全是学生们“心里的悄悄话”,有交流心绪的,也有表达感激的……学生们纷纷向“翰哥”敞开心扉,在龚文翰的帮助下,更有多名特殊学生走出阴霾、走向阳光。

在做好辅导员各项日常工作的同时,龚文翰重点在“育人载体”的创新性上持续研究探索。面对学生干部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辅导员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常常处在“一对多”“一对难”“一对杂”的被动局面,他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和学风建设“量身定做”工作岗位,对学生干部进行分类培养,使班级管理有序推进。

他提出“班委能力‘职业化’”的理念,尝试将所带的2018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一班作为该院首批试点班级,并针对性开展了一系列“职业化”能力培训,实现了班级委员与学生党支部齐受益,思政工作与班风学风建设双增效。

在学院的支持和助推下,今年“班委能力‘职业化’”已完成学院各年级全覆盖。学院党总支也通过加强对学生骨干“设岗定责”情况的督促检查和管理考核,使工作有目标、落实有抓手,极大地丰富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形式和内容。

面对学生个体,除了巧用情智,潜心钻研师爱的表达艺术和科学的培养方法外,龚文翰还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因势而新”,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

“00”后思想活跃,为了突破和学生产生“代沟”的屏障,龚文翰成立了学校的首个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室———文翰思政工作坊,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平台,开设了“辅导员说”“班说”“班委说”“学生说”“党员说”等5个思政专栏,运用新媒体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弘扬青春正能量。

围绕建党100周年主题,龚文翰和学生团队策划推出“学四史,守初心”主题教育知识测验、“诵四史,忆百年之兴”、党员生活等系列专题,及时向师生推送最新党建学习内容,打造“指尖上的微党课”,实现了党员教育“全覆盖”、党员交流“零距离”,提升了主旋律教育的吸引力、亲和力与感染力,成为打通线上线下两个教育场域的成功案例。

学生小正是“文翰思政工作坊”的受益对象之一。当时小正因家庭变故,产生消极想法,龚文翰得知后,多次和他深聊,鼓励他自立自强,同时帮助他分析未来的人生方向、了解政策,找寻机会,渐渐地拨开了小正眼前的“迷雾”。每每提起龚老师,小正总说道“锦上添花人人都会,雪中送炭却最为珍贵。是翰哥点亮了我青春的航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