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都疼,她仍每天最早进教室
“文慧来啦,今天感觉怎么样?”每天早上第一节课,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老师们提前来到教室时,见到的总是翟文慧。
翟文慧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一户清贫农家,母亲因病失去劳动能力,父亲外出打零工,她从小便扛起家庭重担。但在2018年,刚上高一的翟文慧因病失去独立行走能力,只能拄着拐、忍着痛继续艰难求学。到了高三,她甚至因为眼疾无法参加早晚自习,无法长时间复习。2021年,她坐着轮椅进入高考考场,被我校录取。
为了顺利进入大学,翟文慧放下双拐,开始重新学走路。经历了无数次的摔倒,她终于能在疼痛中缓慢行走。进入大学后,翟文慧常需提前一小时出发去教室,“走得慢我就早出发,路上腿疼我就扶着墙走,一定不能耽误课程。”
“她说得轻松,其实真的好难。”室友胡宁静对翟文慧有着满满的敬佩,她说,翟文慧的病情时好时坏,最严重时甚至手指难以打字和握笔,但她却笑着说,“只有学习时才不会觉得那么痛。”
翟文慧还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前不久她竞选为绿洲文学社副社长;她还加入了晨光新媒体工作室,负责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的编辑和日常运营;她报名参加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举办第十六期“筑梦飞翔”义务家教活动,对接辅导一名二年级小学生的功课……她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成为了文学院2021级第一批入党积极分子。
“疾病带给她痛苦,但老师、同学带给她希望。”翟文慧的爸爸说。在大学里,同学们轮流搀扶她慢慢行走;病痛发作时,辅导员深夜送她去医院;得知她喜欢写作,老师们给予指导、帮忙推荐发表……“我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天。”努力得到了回报。翟文慧的《现代汉语》笔记被评为校级优秀学习笔记,所学科目平均成绩达到85分;她是众望图书旗下公众平台的长期约稿作者,已在平台上发表二十余篇文章,累计四万多字;她还先后获得诗歌创作比赛优秀奖2项,校级奖近十项。
“祈来日,复重飞娇凤,双翼栖梧。”这是翟文慧在四月诗会·全国大学生诗歌节获奖作品《沁园春·观〈典籍里的中国〉有感》中的一句。如今的翟文慧虽然依旧拖着病痛的身体,但她说,她从未停止过追逐光,终有一天,她将成为光的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