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少年气 千里快哉风
去年二月,由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合唱团演唱的一曲《少年》点燃了全网的热情。舞台上,当这群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齐刷刷地挽起袖子的时候,年龄感在他们身上消失了,他们在奋斗中度过不凡的岁月,依然葆有可贵的青春精神,双眸清澈一如少年。他们用历经时光淬炼后依然清亮的嗓音唱出“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当全网为这群平均年龄74岁的“合唱少年”沸腾时,我们便明了:“少年感”这三个字,不问白发,只问心境。“少年感”不仅仅指少年的清澈眼神和阳光笑脸,而是指一种品质,是心系“国之大者”,永葆斗争精神,是指人们具有像少年一样的有知而无畏,像少年一样的永不放弃。
少年感,鲜活于“有知而无畏”。一股“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概有如扶摇直上的大鹏,突破人类精神云端。哪怕预知结果,仍保持少年无畏。是明知前方道路艰苦却仍敢向前冲的“劲”。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机之时,正是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以血肉之躯献身革命,才激发千万国人奋发进步。当中华民族陷入百业萧条的危难时,吴毓鸣用行动兑现着自己的承诺,“我有这样一个信念:祖国需要我到哪里,我就到哪里,祖国需要我干什么,我就一定要干好!”新时代的少年感,是明知危险极大却说出“你退后让我来”的军人杜富国;是前方洪水狂烈却仍承诺“我会守好庐江”的消防员陈陆;亦或是山火漫天仍冲进凉山的灭火勇士;是疾情蔓延时义无反顾跑进武汉的白衣天使……“少年感”是有知而无畏,在极其困难的道路上,仍可为自己、社会、国家而不断前行,秉持有知而无畏的精气神,开拓进取,以少年感为桨,渡发展破局之舟。
少年感,植根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衷肠里,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坚韧有如疾风劲草般所向披靡。是面对困难的阻力时坚定目标、永不退缩的“倔”;是面对绝壁仍坚定开出“天路”的毛相林;亦或是身处坚难环境仍花费青春保护文物的“敦煌女儿”樊锦诗……“少年感”是一颗永不放弃的心,在各种困难的阻隔下,为了心中的目标,心中的理想永不言弃、心无旁骛地朝目标前进的那一种“倔”。
在百年时代洪流的汹涌波涛中涌现了无数“少年”,他们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把祖国扛在肩上,把人民放在心中,将革命进行到底。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自己的理想为之奋斗。当我们步入新时代,也对“少年感”有了新的诠释。“少年感”是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有知而无畏,这样的“劲”可以让我们挑战困难,敢于批战自己。“少年感”是一种面对困难永不言弃的“倔”,这样的“倔”可以使我们激发自己,横扫障碍。“少年感”就是有知而无畏,有难而不弃,作为中国青年,从“生逢乱世,仍心向光明”的觉醒年代,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奋进时代,一路走来,中国青年一直引领时代风气,不负国家重托。吾辈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更要永葆“少年感”,传承前人有知无惧,有难不弃的精神。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当前,面对来自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面临前所未有的各种风险挑战,我们必须做到不畏惧,不放弃,坚定理想信念,正如席慕蓉诗中所言,“我已亭亭,不忧亦不惧”。我们定能不负时代所托,托着家国和社会坚定前行。
你的未来,国家的未来,都需要这份不畏惧不放弃的少年感,希望我们都能以少年感为墨,描绘祖国的大好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