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引共享共用机制激活人才队伍建设
本报讯 近日,济南大学与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徐军祥签约仪式举行。徐军祥院士的全职加盟是济南大学助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聚焦学科品牌建设和探索高端人才引育机制创新的又一重大成果。
为深化产教融合,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创新战略需求,引导高校人才向经济社会发展集聚、向重点产业和行业企业集聚,推动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与产业行业发展融合起来,服务新旧动能转换,济南大学首创“校企合作提需求+校企携手引人才+校企共同配政策+校企联合做考核”的人才共引共享共用机制。
通过共引共享共用机制,人才与学校和企业分别签订工作协议。学校提供引进人才的岗位和基本薪酬,负责人才管理,考核人才教学、科研等工作;企业提供引进人才的绩效薪酬,负责提出科研需求,考核人才技术攻关、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等工作。
共引共享共用的人才,一方面,严格按照学校规定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并将在行业企业取得的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内容,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另一方面,按照企业需求开展科学研究,切实解决现实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彻底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有效破除人才评价中的“五唯”顽瘴痼疾和功利化办学导向,形成“一人双岗、就职高校、服务产业”的校企人才融合发展新格局。
学校注重培育青年人才,建立全链条支持机制,协调解决住房、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关键”小事,实施青年英才培育工程,设立“揭榜制”青年人才项目,让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有计划、有重点选拔青年英才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深造和攻读学位,到企业和基层挂职历练。全力打造高水平载体平台,为人才施展才华搭建广阔舞台,形成“平台集聚人才”与“人才成就平台”良性互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更加突出人才评价的贡献导向,坚决克服“唯帽子”问题,鼓励教师依法依规获得兼职收入,确保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干成事。
学校坚持“人才兴校”战略,将学校首创的人才共引共享共用政策坚持好、完善好、落实好。学校高度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人才规模稳步壮大,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效能持续增强。学校稳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实施人才“十百千”工程,2021年引进人才133人,其中省级及以上领军人才5人(含全职院士1人)、高层次人才34人、海外人才28人,引进规模和质量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