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感动
因爱助燃梦想 用情践行传承
———化学学院学生捐献奖学金回报母校的故事
漫步在美丽的吉大校园,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这里不仅有泥土的气息,更有知识的芬芳和感恩的力量。大学之大,不仅在于大楼,更在于大师,在于广大师生 “心有大我”的精神。一代代吉大学子在这里实现了梦想,他们乐观向上、积极进取,谱写出绚丽的吉大故事。
这些故事有文化的浸润,更有真情的延续。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化学学院大四学生王平 (化名),去了解她不为人知,却让我们为之感动的故事。
“大学的4年,我是被爱包围着的。化学学院的领导、老师、辅导员以及同学就像亲人一样日日与我相伴,是他们助力了我精彩的大学生活,感恩、回报是我最大的心愿。”她对记者说出了她的真实感受,朴实的语言流露着对学校的感情, “所以,今年9月份保研结束后,我就把大学期间所得的全部奖学金,加上家里长辈们平日里给我的各种奖励,共计十万元,全部捐给了学校‘庞徐无机合成化学基金’,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学院建设添砖加瓦,表达我对吉大的爱和感恩。”
她并不想让人知道她的善举,也不想戴上任何光环,她把这看作是理所应当。她认为,母校就像母亲,就应该被 “子女”爱戴,而 “子女”心底深处有着对母校最美、最深的感恩之情和爱戴之心。
心存感恩,处处都是风景;吉大校园,到处都有力量。不善言辞的她,在谈到母校时总是流露出自豪和感动。“从大一到大四,每一个瞬间我都铭记在心。我清晰地记得,入学后听的第一场报告就是学校 ‘庞徐无机合成化学基金’建立的那场。那天是我第一次见到徐如人先生,了解到徐先生和庞先生的伟大,还有这个基金背后的故事。”60多年前,徐如人为了投身国家重工业建设,从温暖的南方来到寒冷的东北,从此扎根在这片黑土地上,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化学科研和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了冯守华、于吉红等一大批优秀人才。为了吉大化学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徐如人与夫人庞文琴把毕生的积蓄500万元全部捐赠出来,设立了 “庞文琴奖学金”。
“我记得报告会上,徐先生上台致辞时,声音平静,心境淡然,未曾提及一句自己的贡献,只是平静地表达对获奖者的祝福以及对化学学院未来的期许。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徐先生对名利的淡泊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王平回忆道, “报告会结束后,我的内心充满震撼与感动,这就是老前辈的风骨与大爱,也只有这般淡泊名利、热爱祖国的人,才能开创出一个科研领域,镇守住一方科研圣地。”
先生们用自己的拳拳之心表达了对祖国、对学校和对学生的爱,他们顶天立地,为人师表,感人心扉。他们的大爱与担当,大义与奉献,一直激励着王平去学习、努力和践行,这股力量让她在进步的道路上从不松懈、砥砺前行。
在吉大校园,被温暖包围是日常。实验时,老师会在旁边陪伴,细心指导。 “先生的谆谆教诲,师长的倾力相助,让每个人都放射出自己的光芒,这是吉大化学人的幸运”。王平表示,“如果说专业课的老师给予的是学科方面的引领,那辅导员给予的就是无处不在的生活关爱。” 她的第一任辅导员是崔老师,一个幽默帅气的大哥哥,对刚上大一的学生们给予大学生活各方面的指导与帮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了他的关爱与温暖。后来由于工作需要,赵老师接替了他的工作,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岩姐,她也真正像大姐姐一样,呵护、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让远离家乡、在外求学的同学们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与安全。作为老师,她向同学们传递的是青年人该有的责任与担当,是 “吉大名片、化学标签”下对 “自己的家和自己的家人”深沉的爱;作为朋友,同学们与她总有聊不完的话题,她的爱是查寝时,拉开凳子坐在那里问问近期的学业情况和聊一聊追的剧或者生活的小细节;是日常学生一条微信上的问题、朋友圈的一个动态,她都会立马电话打过来的询问、解答和关心;是学生 “遇难”时的倾情陪伴和耐心劝解;更是那句 “有需要随时给我电话,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吗”。让王平更为感动并感恩的,还有化学学院这个优秀的平台,学院领导和教师统筹全局,为学生们设计好每一节课程,安排好每一场讲座、报告,让同学们全方位感受到大学生活的魅力。
“在吉大的生活是充满活力的,4年的日子真的留下了太多美好。”感动、感恩、温暖时时包围着王平,讲到这里,她脸上的幸福感溢于言表。“学院多年来常态化开展的 ‘学海导航’系列活动和 ‘我在你身边’党员实践项目,同学们主动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很高。围绕同学们的多元化发展需求,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以及辅导员们,对大家进行综合竞争力提升、推免政策解读、留学申请等方面的分类辅导、面对面交流和 ‘屏对屏’的分享。这种关爱让同学们无比温暖,走在感恩路上,生活总是阳光;如果心中有爱,所见皆是彩虹。”
在生活中,王平的父母一直教育她,要常怀感恩之心。母亲常常给她发些正能量视频,或者分享有关感恩的事件和人物,并叮嘱她要把感恩落实到行动中,不计回报地帮助其他人。无论是新冠肺炎疫情,河南遭遇水灾,还是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张桂梅老师创办华坪女子免费学校,父母都引领着她尽微薄之力去参与。父母经常教育她,一个人的德行永远是最重要的,若失德、若无感恩之心,即便有再广博的知识、再高深的学问,也不过是有才无德,行之不远,即所谓 “德行天下”。这些话看似朴素、平实,但却句句是箴言。在她成长的路上,正是这些教育和熏陶,让王平同学常怀感恩,做到不计名利,真心奉献。
十万元,对一名大四学生来讲,不是个小数目。但眼前这个淡雅如兰的瘦弱女孩却把它看得风清云淡,让我们感受到了王平同学内心的平静和芬芳。这里我们尊重王平本人的意愿,隐去真名,使用化名。采访最后,她表示,尽管为了圆儿时梦想,选择了去外校读研,但她一定会尽最大努力,争做最优秀的学生。因为她知道,在外学习,代表的不单是自己,更是吉大。一日归属吉大,一生念念不忘,无论走到哪里,一定会为母校争光!让我们祝福她在求学之路和人生之路都走得更加稳健而笃定,也祝福我们的大美吉大人才辈出,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