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她成了最美的风景
疫情下,她成了最美的风景
鲁迅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我们感受到病毒的残酷与无情,也让我们看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凝聚力量。洪流之中可见中流砥柱,危难之际方显英雄本色。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时,我们发现,防控一线的逆行者之中,不乏被贴上“叛逆”“自我”标签的90后乃至00后的身影,他们打破标签,迎难而上,敢于担当,毫不退缩,展现出乐观阳光的青年人的风貌。
来自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的陈红竹就是这样一个00后。作为一名大一学生,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席卷华夏大地的时候,她,没有选择坐困愁城,而是选择挺身而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知道家乡疫情日益严峻的时候,内心的不安和牵挂涌上了陈红竹的心头。在通过给家人联系注意防范的同时,她也在搜寻着有没有地方需要自己出一份力。在得知可以当社区志愿者时,陈红竹欣喜万分,义无反顾地报了名。面对父母的担忧与劝阻,她毫不犹豫地告诉父母:“我已经是成年人了,一定会对自己、家人和需要帮助的人负责,而且我一定会被国家保护的很好,不用担心。”
于是在社区进行扫码测温报备、宣传防疫知识、外来人员登记、统计人员信息、完成信息采集、信息录入、电话排查等成了陈红竹每天的工作。她深知工作中困难重重,但她“苦并快乐着”;因为“身边有很多同样年纪的朋友在和我一起工作一起努力,就觉得什么都不是问题了,一定可以克服。”陈红竹被周围这样的精神影响着,也这样笃信着,坚持着,努力着。
外出宣传是最累的时候,但她毫不退缩。寒风凛冽,她穿着红马甲、拿着宣传单来回穿梭的身影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穿着厚重的棉服走路都困难,更别提一走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候手冻得都捻不开纸。累了,就和小伙伴们互相加油打气,然后搓搓手继续埋头干。
“害怕是肯定会的,因为每天都有从不同地区回来的人,每天接触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但是一忙起来,就不会去在乎这个人到底去过哪里,到底安不安全;而且志愿者团队是非常团结的集体,我会被大家的情绪所感染,告诉自己其实没什么可怕的。”陈红竹说道。
遇到不配合自己工作的人时,陈红竹则以十足的耐心对待。“比如有时候要出示行程码,需要手机验证,但是有的人就会觉得麻烦、浪费时间,甚至会不配合我们的工作,态度十分强硬。但我觉得既然是做志愿服务,就一定要学会承受各种不理解与不配合,我会快速调整自己的心情,不被动摇。”就这样,在工作时不断地自我激励中,陈红竹变得更加熟练、更富有耐心。
在陈红竹随团队进社区宣传的时候,有一个老大爷注意到这群刚上大学的孩子在这么冷的天气里工作,特别心疼,对这群志愿者们说了很多激励的话,陈红竹至今记忆犹新:“他说‘你们虽然是平凡的人,但你们做着不平凡的事’,我听到之后为自己感到很骄傲,也激励我更加努力做好志愿服务工作。”
除了这些,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都让陈红竹印象深刻,成为难忘的记忆。“这次志愿活动是我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我觉得自己做过最有意义的一件事。让我的国家信念感更加强大,让我更深的体会到‘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这句话。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
汗水里播下的种子,才会开出最美的花。刺骨的寒风、肆虐的冰雪,可以摧垮她们的身躯,却摧垮不了她们的意志,更阻挡不了她们勇往直前的信心和铿锵的步伐。像陈红竹一样默默无闻的身影汇聚成疫情防控中磅礴的力量,她们用最真诚的话语,践行着温暖的坚守;用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构筑起了疫情防控的坚固长城;用亲力亲为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描绘出了疫情防控中那道“最美的风景”。
作者:熊文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