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乱用“内卷”了
一百年多前,诞生了一个词“内卷”,原本是指社会文化模式发展过程中的停滞,一百年多后,它成了网络热词,如今在很多高校的各种情景里频繁出现。学生们最初用“内卷”指代学校里非理性的内部竞争,类似于互相倾轧之意,但现在“内卷”更多地成了一种阴阳怪气。
处于社会激烈的竞争之中,我们都可以理解因周边人努力而产生的嫉妒与焦虑,早在“内卷”一词的流行之前,这种心理已经存在,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只不过因为“内卷”的流行让这种心理活动具象化,但是这并不是“内卷”的正确用法,更不是嫉妒他人勤奋的黑锅。
在知乎上,有位答主给出了这样的分析:既然内卷是非理性的,为什么在我们在努力拼搏、积极向上的状态时候要被说成是“内卷”?显而易见,“内卷”≠“努力”,努力、拼搏和“内卷”的界限就是各自的目的不同,努力的目的是成为更好的自己,内卷则是为了不择手段地解决竞争对手。但是,现在的滥用现象导致学生学习仿佛是一件失德行为,正常的用功反而被阴阳,很多人的学习需要偷摸着来,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好好学习被讽刺,在暗处学习同样被讽刺。在大家对校园里畸形竞争进行抨击的时候,很多人似乎也忘记了,学生的本职就是学习。大学生活,本就以自主学习为主,合理制定学习规划、安排学习时间是大学生需要学会的重要能力。如果羡慕他人努力上进的,更应该积极培养自己自我学习的能力,而不是因为嫉妒,就滋生“一人沉沦,万人同船”想法。我们要明白,好好学习不是内卷。
有人这样举例:“我本科有个认知实习,就是到本行业工程现场走一走、看一看,最后交一本实习报告。很正常对吧?偷偷撕掉几页,把剩下的几页写满装作一整本的,叫划水摸鱼。差不多写满正好一本的,但是和流水账一样枯燥的,叫正常人。不写废话而是把所见所闻和课堂知识结合起来的,叫好好学习。写的内容充实澎湃而接近两本的,叫轻度内卷。写满四本自己也不知道写了啥的,叫高度内卷。”
我们不提倡“内卷”,但是前提是要知道“内卷”到底是什么意思,而不是知道这个词之后就乱用。有人说“内卷”是一个梗,频繁提及也只是在“玩梗”,但是这并非如此,甚至不能如此。我们只是眼红他人的努力,如果不是今天的“内卷”将这一现象放大我们可能很难意识到人们的嫉妒心理的强烈。这个现象一直存在,一直埋藏在人们的心理,换一个角度,我们应该感谢这个词带来的机会来让我们透过它来反思自己,反思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反思为什么要用讽刺他人来发泄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优秀的人在哪里都会优秀,不会因为今天你的阴阳怪气而改变,而嫉妒的人始终会抱怨,不管他面对的是什么,不加以改变只会更加堕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节奏和生活轨迹,我们不应该被他人牵着鼻子走,被他人的行为影响自己的心态,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自己学习生活的指挥家,而不是让别人指挥了自己的生活。我们没有必要为了他人改变自己,也没有理由要求他人为自己改变。多一份善意,让积极向学之风弥漫,而不是将戾气传播给周围的人。(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