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战大考中收获成长



“高校思政课应直面时代大考、回应时代之问。我们正在进行的防汛救灾、疫情防控工作,就是一堂深刻而生动的思政大课,我们要引领广大青年学生真学真悟真体验,在这场防汛、抗疫思政大课、人生大课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激发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 ———许昌学院党委书记闫纪建
今夏我省连续遭遇暴雨、疫情,这对每个城市、每个人来说,都是一场艰巨的考验。许院师生也在这堂深刻的思政大课、这场严肃的大战大考中付出、奉献,并收获、成长……
闻“汛”而动
彰显青春担当
“我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是一名共青团员”“我是一名退伍军人”!多么响亮而又熟悉的名字,哪里有需要,他们就在哪里。这次抗洪救灾行动中,也少不了他们的身影。
7月20日,家住许昌市建安区的信息工程学院李浩杰同学,在朋友圈看到蓝天救援队发布的招募信息后,便主动申请加入,为防汛救灾工作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随时听候党组织的派遣。”23日,李浩杰跟随救援队队员到达长葛市古桥镇双洎河,辅助解放军战士运送物资,搬运沙袋。26日晚上,他又再次出发,跟随蓝天救援队前往新乡进行救援。
“风泉湖牧野湖大水漫堤,汇入卫河,辉县几个水库洪水即将泄洪,卫辉危在旦夕,防汛抢险十分危急!”2019级音乐舞蹈学院的周梦欣家住河南新乡,在看到村干部和青年党员们上堤工作保卫家乡的举动后,她表示,作为一名青年团员,自己有责任站出来为这次抗洪工作尽一份微薄力量。因此,她毅然穿上了志愿者的红马甲,加入救援队列进行物资搬运和发放。
家住商丘的2019级国际教育学院学生张勋是一名退伍军人。7月24日,他主动向其所在的实习单位提出前往新乡参与抗洪救援。公司领导深受感动并召集组建救援队,单位员工自发捐款。张勋同学与家人也捐款1000元购买了胶鞋、饮用水、食物等救援物资。随后他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前往受灾较重的新乡辉县,进行捐赠并参与救援。
“抗汛”转场“战疫”
交出合格青春答卷
面对灾情,许昌学院第一时间发布《致全体学生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告知书》和《关于统筹助力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工作的倡议书》,号召广大师生接续投身当地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工作,贡献青春力量。
8月1日看到全员核酸检测的通知后,身在郑州市的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学生宋步荣,暂时放下洪涝灾害后房屋农田损失统计工作,开始为村民们的核酸检测做准备。搬桌子、搭帐篷、登记信息,连续多日奋战,高效地完成了1000多人的信息整理,她说:“疫情当前,人人都是防疫员,个个都是战斗员!”
来自该校文史与传媒学院的学生刘彤和潘婧,刚刚结束防汛救灾的工作,又投入到抗疫的“战斗”中去。刘彤家住郑州市金水区未来路街道燕庄新区,暴雨过后,她家所在的街道处于瘫痪状态,小区停水停电断网。刘彤主动加入到志愿队中,协助清理小区地下停车场、搬运与发放救援物资。郑州出现疫情后,她又主动向社区报到,到核酸检测点做志愿者。潘婧第一时间加入线上的郑州防汛志愿者组织,负责搜集核实被困人员信息并进行帮助,疫情当前,她又再次请缨,成为长葛市人民医院核酸检测志愿队伍的一员。
商学院学生王勇是退伍军人,2020年考入许昌学院商学院。郑州等地遭遇特大暴雨后,他主动要求加入蓝天救援队。当许昌长葛市双洎河部分河段出现险情后,王勇和救援队成员及时赶赴长葛市古桥镇,两天两夜争分夺秒保堤护堤。
疫情发生后,他又从抗洪战场转至抗疫战场,连续多日在许昌市魏都区河西社区协助做核酸检测登记信息、查验行程码等工作。王勇说:“我是一名退役大学生党员,虽然已经离开部队,但是现在国家有需要,我们依然希望冲在最前线!”
“拧成一股绳儿”
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乡
据统计,7月底以来,许昌学院以青年师生为主体,共成立20余支青年突击队,汇聚力量,投身到防汛救灾、抗疫防疫的第一线、最前沿。
7月31日,许昌学院2021届毕业生赵旭和他组建的中牟县大学生星火联盟再次“披挂上阵”。截至8月中旬,这支服务队共招募数十所大学的本地大学生志愿者600余名,他们活跃在中牟县各办事处核酸检测采样点,协助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进行现场秩序维持、人员信息登记、群众体温测量和检测数据录入等工作,总计服务时长近4000小时。
“我在许昌,我可以去当志愿者!”“我想参与志愿服务。”疫情发生以来,许昌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团支部书记刁爽的微信里消息不断。在了解到疫情防控需要志愿者时,刁爽第一时间联系到本地的大学生,组成了140人的抗疫志愿服务队,按照魏都区文明办的要求,所有队员自8月5日起在自己所在的社区开展防疫志愿服务。
同样,在许昌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防疫青年突击队”的QQ群里,每天也会“弹”出很多条志愿服务信息。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这支队伍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多种渠道整合分发各类疫情防控信息、需求,实时更新,确保青年防疫志愿服务力量在一线有的放矢、科学作为。突击队的足迹覆盖全省20多个市、县、村,工作内容涉及道口检测、社区排查、心理援助等多个方面。
站好“党员先锋岗”
一名党员一面旗
8月5日,学校接到市里通知,对家属区进行全员核酸检测。校党委第一时间号召教师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入志愿服务,全力以赴协助完成核酸检测工作。“大家的踊跃程度让人感动令人振奋,凸显了‘先锋’二字的含义”,党委组织部部长冯晓民说。
党员志愿者包干到楼,逐楼逐户核对人数,引导大家分时段分楼栋下楼检测。八个小时,3164人采样圆满结束。“从下楼到采样完成,十分钟不到就完成了!”一位教师家属说。而这十分钟的背后,是党员志愿者楼下等待、楼层穿梭、不断疏解大家焦虑情绪的时间总和。
8月8日,完成核酸检测任务后,党员先锋岗“转战”到了家属院西门。在第一批50人没有一人选择退出的情况下,第二批48名党员加入了党员先锋岗的队伍。
从早八点到晚八点,每两小时一班,大家佩戴“党员先锋岗”红袖箍,认真协助社区、物业人员核验行程码、测量体温、对车辆行人进行消毒等等。
化工与材料学院党委书记许志红、图书馆刘志刚、实验室与设备管理中心秦元等老师还参加了许昌市组建的志愿者团队,也成为小区门岗管控工作的一员。刘志刚自发组建了一个由144名大学生组成的志愿者服务群,截止8月12日,服务时长累计超过1000小时。服务队听从市文明办统一调度,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协助各小门禁卡点值班。
8月12日,家属院16号楼3单元出现了一个紧急情况:该单元一名教师家属7月中旬曾到郑州六院注射疫苗,许昌市管控升级,将该单元封控管理。
该单元现有51家住户123人,生活物资如何维系? 考虑到这些细节问题,志愿者每两人负责四个楼层的住户,单独建群,垂直对接。
“在这段时间,我和刘镭老师将竭力为大家服好务,蔬菜及生活物品每天上午10点、下午4点配送,如有快递请报单号,我们帮助领取。”孙旭涛和刘镭被安排负责13至17层,他们编辑了一条长微信,第一时间发在群里。
有了大家的暖心帮助,被封控单元的住户们慢慢消除了焦虑情绪,由一开始的惊慌变得安心。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日子里,党员志愿者们争先恐后、接力奋斗、传递温暖,到一线,到群众需要的地方,让行动成为最有力的带动。
积极捐款捐物
助力防汛救灾
洪水无情,人间有爱。面对灾情,我校师生校友纷纷慷慨解囊,积极开展爱心捐款捐物行动,通过多种形式助力防汛救灾。
7月23日,九三学社河南分社在得知鄢陵县受灾群众安置点饮水缺失问题严重情况后,立即联系深圳慈善会,协调85台安吉尔高端饮水机(价值260万元)极速捐抵鄢陵县安置点,并于7月25日全部安装到位。在这场极速救援过程中,九三学社许昌支社主委郑直,副主委马丽、刘亭,社员何伟伟、张少华、李莉、李京忠、刘春辉等教师参与了整个交接过程,充分体现了九三学社
许昌支社社员对这次突发灾情的关注和支持,为受灾人民尽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蓝思荣为我校2008届原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毕业生,现在广西南宁市自主创业。毕业十余年,他创立的鼎车堂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已在郑州、洛阳、南阳等地开设多家分店。当从合作伙伴处得知河南灾情后,蓝思荣第一时间向新乡市红十字
会捐款5万元,支援河南同胞。他表示:“这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会做的。当年我上学的时候户口曾转到许昌三年,也算是半个河南人,希望能为灾区尽点微薄之力。”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工党支部在支委和骨干教师组织下,迅速发起“防汛救灾 慈善同行”慈善捐款主题党日活动,短时间内筹集2900元善款,捐赠至许昌市慈善总会抗洪救灾专项。此外,还采购2000元食品物资以及60条夏凉被、20台电风扇、50件农夫山泉矿泉水等,分赴长葛市老城镇、鄢陵县二中安置点进行捐赠,解决了部分受灾群众的燃眉之急。(图文统筹:钟伟平、杨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