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土地,由我们来守护”

2020年10月3日,中国钓鱼岛数字博物馆在钓鱼岛专题网站正式上线;2021年4月27日,中国钓鱼岛数字博物馆英、日文版在钓鱼岛专题网站正式运行。“中国钓鱼岛数字博物馆”自上线以来,共有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万人次访问,日最高访问量达57万人次,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中国钓鱼岛数字博物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维护和宣扬主权工作上取得了主动,为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作出了特殊贡献。

中国钓鱼岛数字博物馆为何有如此魅力?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如何传承和守护这一成果?

源起:“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

中国钓鱼岛数字博物馆是由我校闽台区域研究中心和文学院研究团队历时5年设计创建的数字博物馆。博物馆由序厅和三个展厅组成,展陈内容包括历史图片、视频资料、文献资料、法律文件、实物模拟、各类模型、动画故事、新闻报道和学者论著等,生动地展示了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的法律依据和历史依据。

2020年10月5日,针对中国钓鱼岛数字博物馆,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加藤胜信称,“中方没有资格开设钓鱼岛相关网站,日方已通过外交途径对此表示抗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对此表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这是建立在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基础上的。中方基于主权立场开设钓鱼岛数字博物馆,日方无权说三道四。日方企图通过所谓的“更名”挑衅中国领土主权,这是非法无效的,不能改变钓鱼岛属于中国的事实。无论日本对钓鱼岛采取何种单方面举措,都不能改变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属于中国的事实。中国政府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决心和意志坚定不移,捍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决心毫不动摇。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挫败日本对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理的践踏行为,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秩序。

中国钓鱼岛数字博物馆旨在借助网络传播的便捷性与广泛性,通过建设数字化博物馆让全世界明确“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这一事实。

理想并不是一帆风顺,闽台区域研究中心谢必震教授说:“随着博物馆建设的推进,一系列的问题也接踵而来。”第一大难题是资料搜集,由于钓鱼岛话题敏感性高,许多资料收集难度大,覆盖范围小,甚至相关网站均禁止浏览访问,这让团队遇到了阻碍。幸而这时政府及社会各界给予了大力支持,众多存有相关资料的爱国学者也纷纷施以援手,资料的收集才得以顺利进行。另一大难题源于数字博物馆建设所采用的技术层面。由于搭建基础构架、媒体可视化等技术的难度高,研究团队的构思在实际执行时容易出现偏差。因此,研究团队与媒体公司反复进行沟通交流,以期取得最为满意的效果。同时,网页的安全问题也不可小觑。为了防止黑客攻击篡改数据,研究团队与技术公司反复核对信息、交流谈论,废寝忘食地进行系统升级,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一大难题就是审核验收的问题。由于项目的特殊性,审核要求是相当严格的,稍有不慎,将会功亏一篑。所以研究团队精益求精,不敢有一丝一毫的马虎。中央有关部门对此项目前后组织了7次专家评审会,历时3年,终于正式上线。

最终,在该项目团队的持续努力下,他们用数据证明了事实,用实力赢得了掌声。在未来,钓鱼岛数字博物馆研究团队希望将有关资料的格式程序化,无偿送给各个高校以达到在大学生群体中起到良好宣传的作用;也希望在中小学开设全息教室,通过各种虚拟场景对学生进行海洋教育的普及,让学生了解钓鱼岛的有关知识从而助力海洋强国的发展。

续篇:在不断革新中扎实研究成果

4月29日,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落下帷幕,在这规模宏大的峰会中,钓鱼岛数字博物馆以“数字+实体博物馆”的形式在峰会中精彩亮相。

革新是数字峰会核心精神的弘扬。在展馆的最前端,有一块大屏展示着数字福建的成果:它运用了5G和4K、8K超高清视频的技术,能够给参观者带来十分震撼的视觉体验。“因为我们在峰会中负责的是展览区的讲解工作,所以对展览区的东西比较熟悉。通过参观,我们发现各个地方的数字化成果都独具特色。”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的数字峰会志愿者——经济学院2019级金融工程的陈菲告诉记者,“就我校的钓鱼岛数字博物馆项目来说,真实性和趣味性的兼顾就是它的亮点。项目运用真实的文献资料、历史记录,以及一些官方权威的文件来阐述‘钓鱼岛就是中国的’这样一个不容争议的事实。同时也结合VR游戏体验等方式,让参展者对此有足够的理解和参与感。”

峰会展示的科技成果给志愿者们带来了最直观的感受和视觉冲击。陈菲表示,作为峰会中的展览区解说志愿者,在密切参与峰会的体验中,自己收获颇多。志愿者们不仅充分感受到了数字经济的魅力所在,也对峰会想展示和传递的精神有了更加契合透彻的理解。今年的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展览主题是“激发数据要素新动能,开启数字中国新征程”,现在峰会进入到第四年,在技术方面有革新,数字化的手段也融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峰会开展前,研究团队就希望以“数字+实体博物馆”的形式让钓鱼岛数字博物馆参加2021年第四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这不仅为了更好地宣传钓鱼岛数字化的研究成果,更是为了让年轻一辈通过数字峰会的媒体宣传与线下互动深入建立领土主权意识、海洋意识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研究团队的层层打磨,钓鱼岛数字博物馆最终在几百件参展项目中脱颖而出,如愿以偿地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8号馆的“数字政府”展区亮相。为了更好地吸引观众,研究团队在技术与创意方面都作出了很大提升——人性化的触屏点位和滚动鼠标,VR、动画电影、游戏等趣味项目,钓鱼岛主题原创书签、杯子等精品文创,通过这些创意来激发观众尤其是小孩子们的兴趣。除了科技成果的展示,钓鱼岛数字博物馆研究团队成员同样期盼能够加深年轻一代的海洋主权意识,助力海洋强国政策落地生根。

在未来,钓鱼岛数字博物馆将利用更多自媒体平台提高关注度,将历史与地理知识相结合,让钓鱼岛的相关知识融入人们的生活,希望以钓鱼岛为范例让人们了解有关海岛植被、动物、水文等海洋知识,并从多方面宣传领土主权意识。

传承:谨记使命,守护国土

为了促进中国钓鱼岛数字博物馆的认知度和普及性,今年暑假,“中国钓鱼岛数字博物馆”师生宣讲团前往福州、厦门、莆田等地,把“中国钓鱼岛数字博物馆”送进居民社区、企业工厂和军营学校……她们用灵活的宣讲形式、生动的宣讲内容、丰富的宣讲内容将“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的法理和历史依据娓娓道来,使“中国钓鱼岛数字博物馆”飞入寻常百姓家,效果显著,得到了群众百姓的认可和支持。

在情景党课《钓鱼岛:历史与主权》中,团队成员为大家介绍钓鱼岛所在位置和钓鱼岛问题的来龙去脉;讲解“中国钓鱼岛数字博物馆”的建设情况和馆藏文物;现场带领大家体验数字博物馆的专题沉浸式展厅布置,并逐一回答群众提问。通过党课,更多人深刻认识到了钓鱼岛问题产生的原由,也为有理有力有节地讲好“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除此以外,还有近百名志愿者开展义务宣讲活动:以“中国钓鱼岛数字博物馆”为载体,深度介绍钓鱼岛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详细梳理钓鱼岛问题的发展脉络,并通过视频、动漫等形式,全方位展示了“钓鱼岛主权属于中国”的法理和历史证据。志愿服务队队员正努力地把数字博物馆带进千家万户。

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作为高校大学生,我们青年一代应当努力响应号召,参与到传承历史的事业中去。传承中国钓鱼岛数字博物馆的精神内涵,正是我们福建师大人“生逢其时”的历史责任,我们应该呼吁更多人关注我国海洋主权问题,守护我们神圣的国土!作为福建师范大学青年的我们也应积极投身于我国海洋主权的宣传活动中,为国土守卫战尽一份心、出一份力。学习之余,我们可以参加义务宣讲活动,协助志愿者开展宣讲活动的有序开展。这不仅是用双手传递爱心,用爱心温暖社会,还有助于提高我们眼界与能力、促进个人价值的实现。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谨记使命,为守卫我国神圣国土作出贡献!

钓鱼岛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终结。

谨记使命,守护国土!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