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让粮食成为“快餐时代”的牺牲品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重农思想和粮食安全观念始终是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和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也历来是中国流传千秩的名片。仓廪殷实,实为国家之福、百姓之盼。可在稻菽丰收、粮仓充盈的今天,餐桌上的“光盘”却愈发少见。近年来粮食浪费现象触目惊心,大摆酒筵讲排场的现象仍在,网络吃播假吃催吐的恶风又起。“快餐时代”洪流下的我们只顾着急匆匆地奔走,甚至为了速度而不惜戳破“米袋子”。

若把吃播已商业化的行为归入极端化事例,平常百姓的生活中仍有很多浪费现象和“快餐式思维”的表现。“快餐”下的浮躁带来了虚荣、粗浅和短视,除了部分婚庆酒席上为讲求排场而摆下的大鱼大肉,日常饭局里因怕“丢面子”而拒绝打包的现象从不少见。半桌子的剩饭剩菜无形中被定义为一种对财力的肯定。这也体现出人们对粮食忧患意识的认知缺口。殊不知,中国是世界农产品进口大国,资源短缺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更是向我们敲响了粮食安全的警钟。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每个人都需时刻对粮食安全保持一种危机意识。“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个体力量方能汇聚成流,进而夯实我国粮食安全底座,增强应对各种风险与挑战的定力,而这最终,惠及的是国民长远福祉。粮食问题乃国之根基,倡节俭、反浪费方能为人民的美好生活筑牢基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提倡节俭之风,有利于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益于营造全社会勤俭节约的美德风尚。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采取行动时不我待,不可以让粮食成为“快餐化时代”的牺牲品。习近平总书记已对粮食安全问题和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国家在耕地的保障和技术的更新上已有完善的规划。除了国家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我们更要“藏粮于口”。食堂可以推广小份菜、半份菜的供应,设立匀饭处,建立对浪费行为的长效监督机制,强化监督落实;各餐厅在积极鼓励剩饭打包的行为之外,也要精细利用食材,推进源头减量,提倡分餐制,提倡多样化供餐;网络载体对作为传播媒介的责任也需有所担当,要把好内容筛选的关,实时关注舆论的风向标。

不妨,在这“快餐化时代”,聆听一株小麦的低语,想象一粒大米的春天,细品生命中最质朴的支撑和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