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政课“活”起来

莆田学院师生轮番上演毛泽东诗词


本报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11月25日,在莆田学院新校区中6楼105教室中,6位同学正在进行的群诵《沁园春·长沙》,让这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一下子“活”了起来。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1周年,也是毛泽东主席诞辰127周年。为了叙述中国革命,演绎壮美史诗,激发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文化与传播学院开设了特色课堂———“毛泽东诗词思政课”。课堂以节目表演的形式展开教学,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陈丽晖主持,文化与传播学院19级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全体学生参与。

课堂上,同学们各显神通、老师们倾情加盟,12场节目轮番上演。独诵、对诵、群诵、歌唱、舞蹈、书法、评析、情景剧、乐器弹奏,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妙趣横生。节目分为《谁主沉浮》、《战地黄花》、《长征万里》、《还看今朝》四个篇章,涵括了革命战争时期、长征时期、抗战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的毛泽东诗词名篇。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伴随着悠扬的背景音乐,《沁园春·长沙》拉开了序幕。在同学们深情朗诵和歌唱时,文化与传播学院教师徐燕青走上讲台,为节目现场题字。他动作轻盈,笔法娴熟,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两行大字跃然纸上时,同学们无不赞叹,台下掌声雷动。文化与传播学院教师陈蓉祯带来的《沁园春·雪》琵琶演奏,激扬的诗词与铿锵的旋律交融在一起,将毛泽东的形象气度展现得淋漓尽致。文化与传播学院教师王中晓领诵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激情饱满,气势磅礴,将节目气氛推向高潮。

“为了上这堂课,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比如策划、准备台词、查找资料等,还请教了老师们关于朗诵的建议。之前对毛主席的了解仅限于历史书上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今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有血有肉的毛主席,感觉他仿佛走进了我们的思政课堂。这是一次很棒的体验。”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191班林雅娟同学说道。

“这节思政课,同学们将毛泽东的诗词编成一个个节目表演出来,在极富情感的渲染中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起到了叙述革命历史、讴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作用。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也让老师们深受教育。”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新华认为,这是教育改革创新的一次有益尝试。

(本报记者 黄蕊芸 沈雨 见习记者 常中嘉 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