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一次短暂的告别
——写在2020届毕业典礼举行之际
这是华侨大学校史上不同凡响的一届毕业生。
四年前,面对莫兰蒂台风的肆虐,作为新生的他们闻“风”而动,积极参与校园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以一场特殊的“洗礼”开启了大学生活。
四年来,他们与学校同风雨、共担当,在一个个历史性的时刻里见证了属于彼此的成长与收获:参与学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华侨高等教育重要讲话精神专项行动计划”的实施,见证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和福建省共同建设华侨大学的重要时刻,欢呼华文教育等11个本科专业进入国家首批一流专业建设行列……
在校期间,他们中,有1245名同学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2600多人次获得各类国家级奖项,1173人次在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为校争光,4300余人次参与百村千人行、精准扶贫等社会实践,4880人次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志愿服务中展现风采,1200余人次的港澳台侨同学在国情教育中弘扬中华文化,培育家国情怀。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他们憧憬已久的毕业季显得格外特别。他们的毕业学期在校时间,从原本的四个多月变为了短短的10天;他们无法从天南海北重回校园,上课、写论文、毕业答辩,与师长、同学相聚告别。
就连他们的毕业典礼,也与众不同:除了现场的4249名毕业生,世界各地还有2780名毕业生只能在线参加“云典礼”。即使现场参加典礼的毕业生,也无法在自己憧憬的陈嘉庚纪念堂内由校领导们亲自拨穗、恭喜毕业,而只能在户外由校长徐西鹏引领拨穗,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勇敢翻篇,以至于有同学感叹:“只是在夕阳中站了一会,我们就毕业了。”
然而,这样一个特殊的毕业季,虽然匆忙、仓促,更显情真、情切。
时间回溯到6月中旬。短短两日,4000余名毕业生从全国各地回到久违的校园,为自己准备好参加毕业典礼的捧花,为无法返校的朋友、同学准备论文,带去对师长的问候,只是不想留下一丝遗憾。更有同学提前好几天返回母校所在的城市,静静等待进入校园,所想无不是“再多看几眼,再多点时间道别”。
就这样,在毕业典礼的前几天,沉寂了近半年的校园终于热闹起来。“毕业快乐!”在陈嘉庚纪念堂外,在承露泉旁,在廖承志广场上,在每一栋教学楼前,都能听到这样喜悦的呐喊。黑色的学士服、蓝色的硕士服,还有红色的博士服,来来往往,熙熙攘攘,徜徉在华园每一处熟悉的景色前,用一张张定格的照片、一帧帧播放的影片,镌刻下自己的青春记忆。
“2017年,我们在数学楼前各种下了一棵树,想最后看一眼它们,不知道长高了多少。”毕业典礼前夕,经济与金融学院毕业生江蕾和段卿帆不忘自己曾在植树节活动中种下的小树苗,她们穿着学士服,在三年前同样的位置再次合影,记录下这段时光。
“欢迎大家来到毕业点歌台。今天的第一首歌是戒骄戒躁的栗子送给2020届毕业生的《岁月神偷》。他对2020届全体毕业生说:一路凯歌前行,拥抱最好的自己,未来的日子里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祝前程似锦!”6月21日下午3点,沉寂许久的广播声再次飘扬在厦门校区上空。毕业点歌台是华侨大学广播台在毕业季的保留节目,不过由于疫情原因,广播台已许久未开。趁着毕业返校的机会,几位老台员商量回到广播台,重启毕业点歌活动,以这种方式向自己深爱的华侨大学、华侨大学广播台告别。活动得到同学们的积极响应,许多同学通过毕业点歌台向同窗表达祝福、向老师家长致以感谢。
能够回校参加毕业典礼,很多同学百感交集。
“再见了华大,这是我最郑重的道别。”外国语学院毕业生张博冉今年成功考取了外交学院的研究生,面对漫长的“寒假”和特殊的毕业季,她很感激自己能够回到学校参加毕业典礼。“谢谢我的母校,谢谢我的老师和同学,在这里我度过了最美好的四年。”张博冉深情地说。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生林晖是首届“安哥拉政府青年科技人才班”的学生之一,他参加了在厦门校区举行的毕业典礼。“我最不舍的就是老师们。”林晖说,六年前刚来华大时一个汉字都不会说,对新环境特别陌生,正是华大老师的耐心指导与关怀,让自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先是学会了说中文,后又学会了一些专业技能。“回国后,我将努力把在中国、在华大学习的知识,用于建设我们的国家。”
华文学院硕士毕业生董昊越,本硕都就读于华大,毕业后去一家国企工作。“华园七年,时光流水,我不敢眨一下眼睛,我怕错过在华园有限时光里每一分秒的故事……长在池塘里的荷花啊,你不要忘记我这个常常去图书馆的孩子;操场的红色塑胶啊,你也不要忘记我这个每天9点准时去跑步的人……”她动情地说。
“无论是莫兰蒂台风,还是新冠肺炎疫情,这都是时代的烙印,也是学校给予我们的独有标志。不能回来的镜头那边的你们,也不用遗憾,我们其实很近,只是没有近在咫尺;仪式感其实也在,只是无法拥聚此时。”毕业典礼上,毕业生代表、文学院的乔天锐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典礼上的掌声不断,但最热烈的送给了那2780名未能到场的同学。当现场的LED屏一次一次连上境外同学,大家以熟悉的方式打着招呼,情绪却也随欢笑声宣泄。来自中国澳门的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毕业生官律汝在视频连线时说:“还记得四年前,我自己一个人拿着行李,带着要独闯天涯的勇气来到华侨大学。现在转眼四年,大学生活就这样结束,对未来也有一种新奇和害怕的心理。但我相信,大学四年所经历的酸甜苦辣,会成为我们弥足珍贵的记忆。”
夕阳没去。学术权杖离场,毕业典礼结束,但大家并没有离开,而是一个个地拥抱身边的同学、朋友。有的互望一眼,顿时大笑起来,眼泪也潸潸往下掉。江蕾说:“在外实习大半年返校,才觉得学生时代的快乐最简单纯粹。遗憾疫情只留给我们短短几天的返校时间,太多的情绪还没来得及表达。毕业典礼上和朋友对视,才感觉眼神里都是流逝的四年时光,大家笑着笑着就哭了。”
“毕业典礼结束后,我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大学生活结束了。”文学院毕业生董颖说:“看着典礼屏幕上播放的视频,就像是在坐车看沿途的风景,刚停在一个景点,又被时间催着赶往下一个景点。我相信,这段时光会终生难忘。”
“这是一次很特别,很难忘的毕业典礼。”夜幕落下,旅游学院博士毕业生纪晓曦仍和同学们借着灯光合影留念。作为疫情期间第一批返校学生,纪晓曦很感谢母校为保证大家顺利毕业所做的一切。“疫情或者困难都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努力,一切都会过去。”她笑着说。
“时光的河入海流,终于我们分头走,没有哪个港口是永远的停留,脑海之中有一个凤凰花开的路口,有我最珍惜的朋友。”在《凤凰花开的路口》的歌声中,大家依依不舍,直到当天深夜,田径场上仍黑压压地坐满一片,唯见手机屏幕亮起时的星星点点。毕业生们或围坐一处,畅谈心事;或弹起吉他,轻轻哼唱,不愿放走最后相聚的一丝时间。
“离开校园后,你可能会看到雨后泥泞的道路,也一样会看到星辰璀璨的夜空。愿你始终满怀勇气,愿你始终保有热情,愿你爱自己,也爱他人。一日三餐,天冷加衣……”这是外国语学院毕业生林晓颖在离校回家的路上收到的来自学院的短信。而美术学院的每一位毕业生,都会收到一份封存着母校泥土、花瓣或砖石等“特产”的纪念玻璃瓶,寄寓青春回忆……
今年的毕业季是不一般的,但澎湃于心中的校园情是不变的。就像一位毕业生在朋友圈写的那样:“毕业后,我会想念华大的一草一木,想念华大的每一栋建筑,想念华大的食堂菜肴,想念曾经走过的华园的每一个角落。”
但正如校长徐西鹏在毕业典礼致辞中所说:“这只是一次短暂的告别,华大将永远是我们连接彼此的纽带,纵然你我可能相隔万里,但思念不断、牵挂永恒。”也正如校党委书记关一凡所言:“无论身处何方,你们的笑容就是华大的颜值,你们的拼搏就是华大的力量,你们的成长就是华大的期待!”(刘沛 吴江辉 侯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