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大山深处的追光民族


是翠木夏花,香樟挺立,桂树挂香,杜英舒展,秋枫高耸,万千佳木,隐于烟雾迷蒙中,树种不尽可数,层次分明,青碧浓淡不尽相同,一时佳况,尽现于群山迷蒙中。 初入黔东南,便被这夏日满眼的碧绿盛景所震撼: 雾气, 群山,碧叶,好一幅远山青黛的景色。 傍晚微微拂起的风,把水汽、木头和花朵的芬芳卷起来,有点调皮也有点温柔地轻轻擦过你的胳膊和腿上裸露的皮肤,此刻觉得刚好。

暮色茫茫, 隐约的犬吠声从远处传来,麻江,像是一株挺立的枫杨扎根于贵州这片沃土。 在这座小小的县城里,不同民族的民俗、 文化在这里择地而生、和睦共处、茁壮成长。

行至非遗创意工坊, 踏入布依族枫香染坊, 靛蓝衣物上映出白色花纹,令人心生好奇。 一位随行的布依族人给大家讲了个关于枫香染的传说:在布依族的寨子里有个美丽的姑娘叫茶维哨苗,她不仅心灵手巧还善于思考,常为本民族服饰单一而发愁,一天她将织床放在枫香树下织布,融化的枫香油脂从老树滴落,正落在织好的布上,无奈如何都洗不掉,只能直接漂染,没想到织布在蓝靛缸里漂洗过后,枫香油滴落的部位出现的蓝底白花,布依族认为这是上天赐予的染物,奉枫香树为其神树,茶维哨苗也被尊为枫染始祖。 屋内是枫香体验处,桌子上还摆着勾边到一半的枫染作品,白布衫上黑笔勾好花纹,游客可以亲自体会最重要的一步“画油”的乐趣。 枫油呈棕黄色,凝固后呈棕色,与平时路边的糖画制作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功底要求却天差地别, 枫香油易凝固,要求制作者图案线条流畅不能出错,一笔完成,且为了染出纯正、均匀的白色,要保证力度得当,让枫香油恰到好处地渗入布中透到背面。 让游客在体验中,不禁赞叹布依族千古留香的枫染技艺。

夜畔下的马鞍山公园, 远处广场传来一阵欢歌笑语,几个瑶族小伙吹着芦笙围成一圈跳起舞蹈,他们左右脚交替为重心地跳着,吹着,笑着,在灯光闪烁下好不快乐。 远观芦笙是由长短不同的六根竖排笙管组成,在竹管底部全部插入喇叭状的较为粗壮的笙管里,演奏者双手摁在横竖笙管连接处,来改变其音色。 懂行的居民告诉我们:别看芦笙外部简单, 其笙管上端初音口处套有竹管、笋壳、铜筒或用竹篾片折成三角形的小喇叭,有扩大声音的作用,这才使得在很远的地方也可以听见芦笙吹响。伴着夜色,听着“最响亮的声音”,眼前歌舞纷呈,风吹过,一颗心仿佛早已留在了麻江,留在了跳舞女孩子飞扬的裙裾上, 留在了芦笙小伙震动的簧片上,留在了马鞍山公园的浓浓夜色中……

几番民族皆好客,入乡随俗好风光。不止有布衣枫杨花色, 瑶族的芦笙悠扬,在麻江县少数民族中占 99%的苗族,更是在银鱼银铃的叮当声中,追逐着太阳神和树神的脚步,耕耘着一方乐土。

进入卡乌苗寨,入眼便是桥,有桥便有河, 有河青年男女便可对唱山歌,有山歌就会有动人的故事, 一代一代,永不停歇地传唱……

在那个月亮升起的地方, 人们以树为神,树上挂满红绸,大家的愿望心事都愿意说给树听,求得树神的宽恕与保佑。 树也会陪这里的人们走完一生,当有新生命降临,父母会给孩子栽上一棵树,伴随生命旅程结束,一旦去世,这棵树也会被砍倒,做成棺材,不留坟头,上面培土,重新栽上一棵,颇有树葬的意味。 这样一来,是新生命的延续,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同时,他们也敬畏自然,崇敬天、地、日、月、巨石、大树,甚至是山岩与石桥,山有山神,水有水神,日月为太阳之神、 月亮之神……万物皆有灵,心头的神明多了,便起崇敬之心,对自然有所敬畏,也更约束自己的言行。

苗族的民俗、历史是穿戴在身上、歌颂在歌中的,那些技艺经久不衰,世代流传。 但苗族的精神文明是体现在生活中的,在人生大事上栽树、信奉自然之神、满怀敬畏之心的生活,让他们的心灵可以永远纯净,心里永远屹立着一棵枫杨,有所敬畏也有所依靠。

太阳升处,心之向往。死生栽种,木已成林。古歌传唱,夹岸回响。银饰清脆,佩戴身上。好雨朵朵,不落别处。且看篱下,一丛繁花。

(全媒体中心 杨子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