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听童声清澈
贵南县城关寄宿制小学是一所集汉族、藏族、回族、土族的多民族校园。刚到这里支教时,学校领导给我安排了校园广播站的工作,虽然研究生期间就读于广播电视专业,但是真正接触这项工作还是第一次。
刚到广播站时,我的第一印象是这里的录音设备非常完善,布置得也特别好。但当我走近话筒时,我发现话筒罩上蒙着厚厚的一层灰。学校的老师告诉我,由于设备操作的技术问题,广播站已经停播了许久。可听说校园广播站要重新开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找我报名,进行了简单的分组后,我向孩子们介绍了节目流程和节目内容,并进行了简单的普通话播音培训。
经过一个多月的录制和一对一辅导,我基本掌握了每个孩子的语音问题和朗读问题:由于藏语和普通话之间拼音和声调的差异,有的藏族孩子对普通话中的声调和拼读仍存在模糊性;由于长时间生活在方言环境中,有的孩子方言口音还是比较重。针对这些问题,我也会根据问题分组进行培训,让孩子们能够不断改进。虽然他们的普通话基础不是很好,但孩子们想要讲好普通话的愿望和热情非常高。每当在路上遇到广播站的孩子,他们都会非常激动地问我,“老师,我什么时候可以再录节目啊,我都准备了二十多篇文章了”“老师,广播站还可以报名吗,我们班同学想参加广播站”,这些稚嫩的话语,一次次坚定着我带着孩子们学好普通话的决心,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是值得的。
他们小小的身体,蕴含着大大的能量,令我感到倾佩。我所在的学校一共有24名留守儿童,他们都是藏族孩子。其中有一位藏族女孩,她叫诺尖项毛,今年12岁,目前上五年级。她身材瘦高,皮肤黝黑,戴着一副眼镜,看上去很腼腆。每次见面,她都会礼貌地点头说一句:“老师好。”记得她第一次来录节目,结结巴巴的普通话让我印象深刻。我照常一样问她为什么加入广播站,她说:“因为我想让其他同学看到我的优点,想让爸爸为我感到骄傲。”当我知道她是孤儿时,我的心头一酸。不过,下一秒我又为她的乐观、善良以及热爱生活的态度而感到欣慰。在节目录制的过程中我们聊得很开心,我悉心给她指导一些字音,丝毫没有感受到她是一个从小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
节目播出一段时间后,我再一次找到诺尖项毛。我问她自己的节目播出后,感觉怎么样。她说:“当在广播里听到自己的声音时非常开心,身边的同学和孤儿院的朋友都说好棒,孤儿院的老师也鼓励我。”我接着问道:“那加入广播站之后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吗?”她笑着说:“平时普通话说得多了,感觉自己的很多字音都比以前说得好,我也会带同学朋友一起说普通话,他们也都非常想加入广播站。”
诺尖项毛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让我敬佩,善良淳朴的心灵让我感动。她说自己以后想回到这里当一名老师,帮助孤儿,给他们带来知识,我也相信她一定会成功。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被尊重与善待的,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不管他们环境如何,总有爱的阳光照射进他们幼小的心田,爱可以温暖生命,更可以改变生命。
渐渐地,广播站也成了我最喜欢、最舒心的地方。因为在广播站,我可以和孩子像朋友一样聊天,可以像大哥哥一样给他们讲故事,也可以聆听孩子们那质朴单纯的声音。其实每一次录制时,我都会问同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参加广播站?”每个孩子的答案都不一样,“我想让自己的普通话更加标准”“因为感觉自己的声音播出去很自豪”“因为想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是啊,他们虽然身在山区,但心在远方。支教时间虽然是有限的,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专业和热情给这里留下些什么,使之成为一个长久的事情。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校园广播站对于这里的老师和孩子们是一个新兴的事物,虽然我陪伴他们也仅有半年时间,但我希望校园广播站不因我存在,更不因我而消失。我更希望它能像一粒种子,种在校园文化里,种在青藏高原上,伴随着这些充满梦想的孩子,一同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