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尉探梅 雪海寻香

辛丑年春节在江南与女儿一家团聚,小区内外时有数株梅香暗送,于是想到赏梅。清代著名诗人龚自珍《病梅馆记》云:“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苏州邓尉之梅即香雪海,邓尉探梅历史悠久。据我了解,江苏有三处赏梅胜地,名闻遐迩。一是太湖之滨的无锡梅园,亭台楼阁、诗情画意、翰墨吟赋,那是文人骚客咏梅绝佳之地。其次乃南京梅花山,号称天下第一梅山,藏于浩瀚如海的紫金山群峰中,有中山陵俯瞰、明孝陵为邻、孙权墓相依,老梅株阅尽沧桑,居然诞生出梅王梅后,实可为心忧天下者梦梅。再就是苏州香雪海,闻其名即令人心动,但总是没有机会在春寒料峭时节赴姑苏,故久闻其名,难窥胜景。前天与一朋友相聚,席间朋友言及香雪海赏梅游人如织,似雪春梅浩如香海。苏州香雪海素有赏梅甲天下之誉,而今正是江南赏梅时节,身在江南、机不可失,于是正月初八全家踏春寻梅,领略如雪似海的春梅风光。

上午从太仓自驾出发,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出了苏州绕城高速不久,便到吴中区光福镇,香雪海景区就在光福镇邓尉山。邓尉山因东汉开国功臣太尉邓禹曾隐居于此而得名。《光福誌》记载:“邓尉山里植梅为业者,十中有七。”可见邓尉梅林浩如烟海。真是“望衡千余家,种梅如种谷”。通往邓尉山香雪海景区的路两边,只见光福诸峰连绵、重岭叠翠。成片的梅林,竞相凌寒开放,姿色冷艳舒展,馨香清雅袭人,令人怡情陶醉。沿途踏春赏梅者络绎不绝、摩肩擦踵。到景区门口,苏州园林式大门上,篆书“邓尉胜境”四字古典高雅,旁边石雕”香雪海”行书邻水而立,在蓝天白云下,影映在一汪湖水中,熠熠生辉。进入景区,遥望白皑皑一片梅林弥漫在邓尉山周围,梅株遒劲、梅香蔓延,层层叠叠、红白相映。漫山遍野的梅香,如海荡漾、若雪遍地。这时才真正理解千古绝唱“香雪海”命名的美妙:梅香若雪、漫天飞白,梅林如海、遍地染春,尽显邓尉山梅景特点。只有身在姑苏、沁妍过吴文化、渗透进江南水韵的人,才能题出这样的命名。为邓尉山梅景提名的是清初江苏巡抚宋荦。宋荦,河南商丘人,官至吏部尚书,康熙帝赞誉其清廉为天下巡抚第一。康熙35年,江苏巡抚宋荦在邓尉山赏梅后,有感而发,欣然命笔,题“香雪海”三字,被镌于崖壁,从此香雪海名扬海内。据说,苏州不少品牌,如著名景点沧浪亭,佳品茗茶碧螺春的题名都与宋荦有关。其实,也只有清廉如梅者,方能题写如此风雅尚品之名。

香雪海千古绝名虽然题于清康熙年间,但邓尉探梅已历史悠久。光福种梅历史可追溯到秦末汉初,二千多年来经久不衰。明人姚希孟《梅花杂咏》序曰:“梅花之盛不得不推吴中,而必以光福诸山为最,若言其衍亘五六十里,窈无穷际。”可见明时已“邓尉梅花甲天下”了。每到早春,邓尉梅花吸引无数游客,寻香访梅者络绎不绝,邓尉探梅使姑苏吴中盛况空前。据说清康熙、乾隆帝六次南巡,每次必到香雪海赏梅,并留有诗碑。梅花是坚贞高洁、不畏强暴的象征,从古到今,从南到北,无论尊卑老少,都喜爱梅花,种梅、赏梅、画梅、咏梅,对梅花有深厚的感情。踏春寻梅几乎成为不少国人的雅行。

进入邓尉山梅林,漫步在雪海香径中,感受着缤纷的色彩和沁脾的幽香。走进盆景园,映入眼帘的是一盆盆精致雅趣、匠心独具的春梅盆景。香雪海的梅花品种主要有乌梅、绿梅、红梅和白梅,可惜,梅林中未看到乌梅,巧夺天工的盆景亦未见。当然,能欣赏到绿梅盆景已是幸至,何当苛求?这些盆景虽然造型各异,但琼枝疏影、幽姿冷妍,各展风貌,有些是老梅桩抽出数枝嫩条、梅苞点缀天成,有些是梅株虬枝经人工依势盘曲,精心修剪培育而成。盆景虽小,但千姿百态,可供游客仔细把玩、用心欣赏,特别是盆景艺术的方寸天地、直曲相谐,玲珑剔透、奇趣无穷,真正体现了古梅一树雪精神。

出了盆景园,徜徉在梅林中,感受着梅海氤氲的芳菲,享受着梅香带来的春天气息,每一个赏梅人的脸上都像绽开的春梅,那样祥瑞友善、充满爱意。沿着邓尉山脚拾级而上,山坡全被梅林覆盖住,香远且清,不一会来到半山腰的闻梅馆。好一个闻梅馆,闻梅而不是赏梅,看来,探梅的真谛应是寻其香而思其品,非观其形也。闻梅馆倚山而建,全由花岗岩构筑,依据山势呈三层平台,每一层平台都设有茶桌、座椅,供人品茗赏梅。登上闻梅馆,只见路尽闻香处,翩然雪海间,视野为之开阔。凭栏俯身前探,放眼望去,脚下梅林如海、层层叠叠、蔓延无际,眼前梅蕊若雪、花枝纷披、清香拂面。好一片香雪之海,悦目怡情,令人心醉。原来,邓尉探梅、雪海寻香是凭栏俯探雪梅海,寻得远香醉游人。真是雪海何处看,醉香邓尉山。

邓尉山海拔不高,沿闻梅馆上山不远便到山顶。山顶建有观梅亭,客到无人管迎送,送迎自有古梅花。山顶观梅因距离已远,少了闻梅馆探梅的磅礴气势和亲近雪海的感觉。但正是距离感,才能引起梅的思绪。自古以来,中国诗词咏颂群芳者众多,尤以咏梅为最,皆因了梅的品格。而我国古代仕人将松、竹、梅引为岁三友,把梅、兰、竹、菊誉为花中四君子,都有梅在其中,就因了喜爱梅花的品格。而今身在香雪海,遥赏香梅如雪,想起著名的写梅雪诗的王安石和卢梅坡,他们都是北宋人。王荆公云: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中作者虽说不是雪,实际是把梅花比成香雪,这种欲擒故纵的诗意,写活了梅雪相映。而卢梅坡直接提出梅雪争春,留下著名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缕香。这梅与雪的哲理,读来令人叫绝。其实梅与雪本身相差甚远,但二者都高雅纯洁、傲骨凌寒,才有以梅喻雪、以雪咏梅的赞叹。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中国知识分子的梅雪精神。

(本文作者系我校退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