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疫”散时,再来下扬州
待到“疫”散时,再来下扬州
清早,阴,医护人员抵达路南后已全副武装就位,三个学院的辅导员老师也早已在检测点等候,照例清点人数、核对名字、检查苏康码,我们也照例在志愿者核验身份证后一个接一个有序地做完检测,最后在老师的叮嘱声里再依次返回宿舍宅居隔离。
那是第十次核酸检测的记忆。因为这场疫情我未能回去,留在学校封闭隔离,通知公告,文字视频,信息填写,情况申报,核酸检测……可以将每天塞得满满的。这是疫情离我最近的一次,然而我并没有那些惶恐和害怕,却似乎一直都处在浮躁、焦虑、被推动的状态,坐在书桌前也总时常走神,时常发呆,时常臆想。
这场疫情,扬州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扬州一贯的形象与名声也开始因为“棋牌室”“打麻将”“打牌”等而受到各种诟病与批评,但这代表不了扬州,也不是扬州的全部,更不是全部的扬州。撕裂宁静的也从来不是这座城里“打牌”本身,而是“知其险而藏之,明其患而略之”的人的危险思想和危险行为。作为一个外乡人,从2013年至今我在扬州求学已近八年,扬州之于我早已是第二家乡,这八年里我从未就见过这样的扬州城。从不缺少行客游人的瘦西湖,如今全然沉寂;从不缺少热闹拥挤的东关街,如今一览可至尽头;从不缺少车水马龙的文昌阁,如今空空如也,整座城安静空旷得令人不适。
扬州一直是座怡然自得的小城。环境舒适宜居,节奏缓慢悠闲,饮食丰富多样,也正因此,“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生活颇受人钦羡。晨起东方,从热腾的蒸炉上端一匝手编笼屉,在一口松软三丁包子、千层油糕的早茶时光里可以悠然开启活力的一天;体验扬州沐浴文化亦或是走遍烟火甘泉路与国庆路后,从滚烫的炉锅上买一块刚做好的大油火烧或是渡江桥金刚蹄,都足以一消午后的饥饿;暮色刚下,骑着老三轮卖扬州老鹅的小摊早已人员挤挤,“咚咚”几下切好的老鹅整齐铺陈砧板之上,一小盒扬州老鹅是晚餐最满足的搭配。扬州也一直是座充满爱意的小城,暴雨肆虐河南时,“扬州炒饭”情系“胡辣汤”,扬州的消防人员连夜奔赴豫州奋战防汛一线;“德尔塔”露迹南京时,扬州的医护人员、我们扬大医学院625名师生主动援驰金陵。扬州更是一座勇敢担当的小城,扬州疫情爆发后,封城控疫,按下城市暂停键,从疫情防控公告到确诊人员轨迹公告,扬州每日都在用“扬州速度”与疫情赛跑,扬州人民用“扬州自觉”斩断传播链,每天艰难着也每天坚持着,只为保卫家乡小城,也为护卫扬州之外生活的同胞。
无声寂静下,这座小城涌动着太多滚烫的力量,无畏、坚持、鼓舞、奉献、勇敢、坚守、团结……在校园里,为我们留校学生解决问题扎根校园随时待命的学院辅导员老师从未停歇过,严守校门卡紧防线的保安大叔也不曾懈怠过,宿舍楼24小时值班检查的宿管阿姨也未曾离开,为我们学生每日能吃上热菜热饭的食堂叔叔阿姨也从未休息过。他们与我们学生一道封在校园里,坚守我们、守护我们、陪伴我们。而在校园外,那些顶着高温身穿厚重防疫服在一线连日检测的医生护士,那些为保障居民正常生活而连日工作以致疲惫不堪哽咽流泪的社区工作者,那些为运送疫情检测物资彻夜搬运奔波而不堪重负的运输司机,那些为维护正常秩序的警务人员,还有那些甚至我们连样子都不曾看清、名字都不曾知道的志愿者。我们都是凡人,但他们却如钢铁战士一样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锻造起破疫之刃。
回首庚子新春突如其来的疫情打得我们措手不及,在那样紧急艰难的情况下我们依然战胜了一切阻碍与困难,现在也同样可以!等到“疫”散时,扬州还是那个“淮左明珠”、那个“竹西佳处”、那个好地方。也许直至今日,扬州依然要去面对批评、受诟病,但疫情的险涛里,这座小城、这座城里每个自觉抗疫的人、这座城外每个向着这座城逆行驰援的人,无一不值得我们尊重、敬佩与泪目。
放下书,走到阳台推开窗,八月的暑天照例热得使人焦灼,但悄然间已有凉风时至,秋天来了。从京杭大运河之水缓缓流淌起,扬州就注定是古今历史篇章中都无法略去的一笔。曾经李白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千古绝唱让扬州占去了春日无限风光,引得世人都爱在春水初生时流连扬州以一享春光一揽春华。此刻不是春,但扬州的秋日却可以更胜春朝———扬子江畔的一场“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邗沟积水上微微荡漾的无数傍船渔火,瘦西湖内缤纷缭绕的菊花宴,个园之中常年青翠的潇湘竹道,寄啸山庄深深庭院的满树红枫,二分明月楼开晓朗抱的水情月意……还有每年金秋最令人期盼的史公祠里那棵近两百八十四年的古银杏,那是扬州城里赏银杏最好的去处。
或许你曾在烟花三月到过扬州,又或许你还未曾来过,那么暂时放下雾里看花般的朦胧偏见与质疑吧,待到“疫”散时,再来下扬州,橙黄橘绿时节,这里的一切都珍贵一切都可爱,扬州的温柔、担当;深沉、娇俏;热情、内敛……都值得你来一走、一瞧、一品。
清歌起。半篙秋水,一抹平山翠。期待“疫”散后更美更好的扬州,也期待在桂花满城之时遇见下扬州的你。
柏 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