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希望之灯 传递“厚生”精神

商学院李政军教授等师生帮扶留守儿童









从2021年暑假到10月份开始的每周末“四个一”

活动,今年的厚生书屋帮扶计划一直在继续,我校商学院李政军教授带着大学生为重庆山村孩子进行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让“厚生”精神默默传递。

重庆市江津区四面山镇双凤村是李政军教授的家乡,这里地处偏远山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村里的孩子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大部分为留守儿童。几年前,李政军教授利用暑期深入家乡农村,做了一个关于当地留守儿童的入户调查。调查发现,一到暑假,家乡的孩子们就脱离了学校,四散在家里,日常生活就是看电视,打游戏,他们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只有老人照顾他们的生活。在调查过程中,李教授深深地感受到乡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求。于是他打算为家乡留守儿童建一个图书室,同时免费开办暑期学校,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完成暑假作业,开拓知识见解,提高学业水平。

“当时为这个书屋取名为厚生书屋,就是取自南师大的校训———正德厚生,笃学敏行。”李教授说。自2016年暑假以来,李政军教授和他的家人、商学院领导和师生,以及来自校内外的很多热心师生共同为书屋捐书千余本。当地村民李大本为了安放好这批图书,专门做了书架。他每周六空出时间来,陪孩子们读书,讲故事,有时候,他也会打电话给李教授,让李教授听听孩子们的读书分享,并且给孩子们说几句话,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李教授82岁高龄的父亲也在暑假期间回到家乡,办起了免费书法培训班,在简陋的板房里教村里的孩子们写字。小小的书屋不仅让本村的孩子享受到知识的甘霖雨露,周边的山区孩子们也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来到书屋和村里的孩子们用心分享,观摩写字,专注阅读,共同交流。

自书屋建成以来,每年暑假,李教授的行程都排得很满。除了完成好自己的教学科研任务,他特意为老家孩子精心策划了丰富的活动,开办留守儿童暑期学校。

厚生书屋变成了孩子们的精神家园,周末孩子们来到这里安静阅读,攫取知识的养分;厚生书屋变成了孩子们的第二课堂,这个课堂从线下到线上,从一对一的帮扶到名家讲堂,这些活动不只是深化了同学们对课程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厚生书屋变成了社会各界爱心的集散地,爱心捐赠的不只是书籍,还有冬衣、鞋子、玩具、教具、笔、文具、本子,甚至免费午餐,所有这些都将孩子们心中的爱唤醒。

李政军说,“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想这个帮扶活动怎么做到持之以恒。”由于去年的疫情,网课走入了公众的视野。今年,形式多样的在线帮扶活动成为了一大亮点。今年的南京师范大学重庆厚生书屋支教队,由李政军和六位同学组成。其中,有四个是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大一的同学,分别是来自连云港的刘镇瑀、苏州的陆任荏、河北邯郸的申琳琳、贵州铜仁的刘明梅、另外两位同学,江苏盐城的胡倩,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已经毕业,即将去北京师范大学攻读法学双学位,另一位梅琳同学,现在北华大学外语学院读大学一年级。她在重庆厚生书屋的现场,直接帮扶了两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

李政军资助的孩子张鑫悦,与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今年14岁了,现在柏林中学就读初二,她说:“今年7月16日我们厚生书屋举行了暑期辅导,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老师们的悉心教导,李教授的关心,无不使我们感到心田的暖心,也让同学们学习更加刻苦,还有大本伯伯在这一期间对我们生活上的细心照顾,让我们对书屋有了家一般的感觉。不同的课外活动,也让我们开阔了眼界,了解了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一个月的时间,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却也让我们丰富各方面的知识。还有许多的爱心人士给我们捐助了书与字典及免费午餐,也使我们倍感温暖。这一个月的学习我有了刘老师的帮助,不管是在英语,还是数学上都有了很多提升,我非常感谢老师们,爱心人士与李教授,及大本伯伯对我们的付出,我想这些付出,同学们也一定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钱焕琦教授和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晓斌老师给暑期帮扶活动分别捐款500元、600元,用于给来书屋上课的孩子们提供免费午餐。厚生书屋的"校长"李大本先生为同学们每天悉心搭配食谱和水果。每个人,都为了厚生书屋的更好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南师大MBA的范珊珊同学捐赠厚生书屋孩子们的围巾、手套和帽子,征求范姗姗同学的意见之后,厚生书屋在线做了一个小小的捐赠仪式,将每一件物品逐个发送到孩子们手中。珊珊同学给孩子们做了一个简短的发言,告诉孩子们人生美好,值得我们努力去争取!张鑫悦同学代表书屋的小伙伴们,向珊珊同学表示了真挚感谢,并立志努力学习,力争将来有能力传承厚生精神。这样一种双向传承的精神,令在场所有人都十分感动。

“这些孩子们都非常好,他们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他们,在学校他们是我的学生,如今在这里我却看到了他们作为年轻人积极生活、乐于奉献的面貌。”

在线帮扶的引进,一方面有效利用了同学们的时间,降低了成本,无视时空造成的困难;另一方面,也方便老师之间随时沟通心得,有针对性制定地帮扶计划。最重要的是,通过厚生书屋暑期学校,使得厚生精神跨地区跨学校地传递,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担当精神,让人们看到了年轻人的想法和力量。

参与本次帮扶的商学院四位同学之一的申琳琳同学这样说道,“我之所以想加入这次帮扶,一方面是想丰富一下自己的经历,在提升自己的同时也能对他人有所帮助。暑假是一段比较空闲的时间,这次的线上暑假帮扶不仅能够促使我提升自己的知识梳理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还可以让我有一个机会可以在家里就能传递温暖。因为我自身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接受过学校和国家的帮助,所以希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也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另一方面,因为我曾经在课堂上听过李老师说起厚生书屋和他家乡的情况,后来有这么一个机会可以更近一步的了解这项有意义的活动,我就毫不犹豫的报名参加了,也希望我的小小付出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未来。”

因为自己获得了国家和学校的帮助,从而想把这样一份感动和温暖传递下去,这样一个情感链,不正充满了无言却又有力的“厚生精神”吗?我们可以相信,这样一句八字校训,已经刻入了每个南师学子的心中。

在分享心得和经验的同时,李教授讲了一件让他印象很深的事情。一次上课的时候,参加帮扶的大学生陆任荏同学带着李鑫妍同学一起学习曹操的诗作《观沧海》。在对作者进行介绍的时候,陆任荏给李鑫妍同学讲了曹操断发的故事,问李鑫妍同学是否知道这个故事。结果发现,李鑫妍同学不仅完整地知道这个故事,而且还有自己的一些独到见解,让正在旁听的李教授感到很惊讶。这样一件小事,让李教授看到了厚生书屋发挥的作用———提高了同学们的知识见解,让这样一个哪怕身处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心怀诗歌和文学,通过书籍,看到了外面的世界,同时,还与优秀的大学生学子发生了思维的碰撞与交流。这让李教授更坚定了要要将这个活动坚持下去的信心。

“线上教学才刚刚起步,虽然孩子们的基础还是有些偏弱,但是很有韧劲,也能看出他们的好学与上进。帮助他们补齐短板其实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可能也不是一次暑假补习能够解决的事,是需要经年累月不断努力、不断积累的一个大工程,但我相信他们能够通过努力改变这些,因为他们并不缺学好知识所需要的个人品质,缺少的是外部条件和恰当的方法点拨与指引。我后面也会尽全力贡献我的一点力量,认真准备每一次补习,根据他们的情况反馈及时地作出调整,探索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争取能够最大限度地帮助到孩子们。”在谈到这些天线上为孩子们授课的感受时,来自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20级金融班的刘镇瑀真诚地说道。

孩子们快乐健康、顽强自信地成长!他们在书屋的阅读、听课和学习,已经在他们身上生根发芽。比如,今年在暑期学校课外活动的作文分享中,张鑫悦同学分享了她写的一篇作文《我喜欢的植物》,这篇作文得到武汉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们的喜欢,并被《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录用,她或许是我们老家发表文章年龄最小的作者。张鑫悦同学,从参加我父亲的书法培训班开始,就是我们厚生书屋的读者学生,她现在柏林中学读初中一年级,是他们班的班长。这个假期,我们南师大的刘镇瑀同学,一对一专门帮扶她的数学和英语,我想涓涓细流终将汇成江海。

受李政军的影响,他的一位学生希望每月拿出200元生活费资助当地的一名孩子,他正在筛选合适的孩子接受资助。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党委也决定至少资助2个孩子。最近,李政军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了不少帮扶活动的动态,收到了不少响应。学生孙玲燕资助500元,用于孩子们购买消暑的食品药品;研究生同学刘芳打算资助三台电子琴,用于孩子们学习音乐;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小学老师,也希望加入辅导山区孩子学习的队伍。

自10月5日以来,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李政军老师主导的重庆厚生书屋已经通过“四个一”活动对学习困难的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多月的帮扶。“四个一”活动是本学期新进启动的帮扶模式,它主要是指志愿者老师们通过一周一个小时,一学期帮助一个人。在每个周末,志愿者老师都会对后生书屋的孩子提供点对点的在线帮扶。通过回答所帮扶学生一周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提升课程学习能力,开阔学生视野。本次的活动延承书屋之前线上一个月的暑期学校活动而开展,并继承了之前的帮扶经验并进行延展创新,给周末班的孩子们提供了更全面的学习帮助。

从九月份开始的征集志愿者老师,和周末班孩子交流,到十月份的集体备课和班会,再到现在十一月的日常化开班的顺利进行,重庆厚生书屋做了充分的工作。参加这个帮扶活动的同学,包括南师大商学院的同学有刘镇瑀、申琳琳和刘明梅,他们同时也是参加暑期帮扶的同学;另外还有关承志、周芳藤、贺奕、武斐和吴诺雅同学。大家在帮扶期间都准备充分,表现认真。作为他们的老师,李老师在谈及他们的时候流露出难掩的自豪。

在贫困儿童心中点亮一盏希望之灯、梦想之灯,并为之不懈努力,李政军正在付诸实践。目前,他已与双凤学校接洽,准备明年暑假扩大规模、增加科目,还设想开展课间活动,邀请专业人士对孩子们进行心理疏导。

“对于贫困儿童来说,读书可能是改变命运的最好方法。”李政军说,他愿意当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探索者,努力在帮扶人与受助人之间搭建平台,为贫困儿童“智”“志”双扶作出自己的贡献。

知行合一,践行时代使命的火炬,已经从老一辈知识分子手中,逐渐传递到新时代年轻人手中。从一个小地方的暑期帮扶,到全国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战,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年轻人的力量。与此同时,我们也在期待着更多年轻力量的加入,将“厚生”精神更好更远地传递下去。(陶寺宇徐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