勠力同心 下好抗疫“一盘棋”
——我校师生在疫情防控斗争中贡献“扬大力量
勠力同心 下好抗疫“一盘棋”
——我校师生在疫情防控斗争中贡献“扬大力量
隔离病房里,“90后”医生袁文杰不停忙碌着,作为我校附属医院ICU团队的一员,扬州疫情期间,他跟随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刘微丽进入重症病区,管理重症及危重症患者,至今已奋战了26天。
疫情发生以来,我校师生员工勠力同心、冲锋陷阵,组建83人的重症医疗队参与确诊病例临床诊治,派出4000多人次医务人员及医学类师生支援南京、扬州核酸检测,近万人次师生员工在基层“疫”线拼搏奋战、齐心抗疫。
“在这次防疫行动中,学校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两同两在’建新功行动,以担当诠释初心,用行动践行使命,努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扬大力量。”校党委书记姚冠新说。
逆行而上 力扛“医者担当”
7月24日,凌晨4点,为支援南京市核酸检测,我校600余名师生志愿者驰援南京江宁。“看到群里的倡议书后,我第一个留言报名。作为党员和医学生,此时我们必须挺身而出。”医学院学生潘子寅说。
几十秒间,潘子寅所在的临床医学系本科生第二党支部的QQ群,已被“请求出征”的留言刷屏,这让党支部书记许金鑫热泪盈眶。“我们支部留校的学生党员全部出征。‘00后’们在关键时刻展现出了责任和担当。”许金鑫说。
就在我校志愿者们返扬隔离期间,扬州疫情告急,定于8月5日启动的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急需医学背景的志愿者。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凌晨四点多,我校800余名医学类师生再度集结,披星戴月赶赴扬州市广陵区、邗江区、生态科技新城开展核酸检测工作。
烈日炎炎,热浪滚滚。8月中旬,扬州市区最高气温达35度,防护服内更是达到50多度。志愿者们全身湿透,但谁都不肯“下场”休息,他们中大部分是“95后”“00后”,平均一天检测10多个小时,即使脸上勒出印迹、衣服拧出水、双手脱皮,也毫无怨言。
在扬州市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的病房内,刘微丽耐心指导着患者进行俯卧位氧疗、肺功能锻炼。疫情发生后,组织向刘微丽征求出征意愿,她铿锵有力地回答:“这是重症医学科发挥救治优势的好机会,救治百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病区,刘微丽常常需要进入红区隔离病房,在闷热的防护服下,面对患者,她温柔细语、细致入微。从进入隔离病房起,刘微丽始终率先垂范,用果敢的大将风范和精湛的医疗技术,驱散了队员们的恐惧。
“学校坚持着眼抗疫‘一盘棋’,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全力为地方疫情防控贡献智慧和力量。”校长焦新安说。
截至目前,我校累计派出4000多人次医学类师生、医务人员支援南京、扬州核酸检测,完成核酸采样超过200万份,调拨80台PCR离心机等设备支援扬州核酸检测。
就地转化 师生“同台抗疫”
“我是李易桦,现在广陵区参与志愿服务。”“我是还淑君,已在三里桥社区报名。”8月初,我校文学院的15名学生党员暂停了社会实践项目,组建防疫“突击队”,用行动响应组织“号令”。
疫情发生后,学校第一时间发布公告,暂停了省内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转为线上实践。8月3日,校党委发出“在抗击疫情中建新功”的倡议,号召师生员工就地转化为志愿者,共筑战疫防线。
在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春江社区核酸检测点,一位精干的外国小伙格外引人注目,检测点不时响起他“洋腔洋调”的礼貌提醒。他叫苏猛,本名叫穆罕默德·苏利曼,是一名来自苏丹的海外学生,目前在我校农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作为志愿者,苏猛已连续半个月奔走在社区“疫”线,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苏哥”。“疫情面前,不分国籍。每个人都有责任为自己的家园做点事情。”苏猛说。
“95后”朱倩芸是“扬大幼教中心冲锋队”里最年轻的成员,扬州第一轮全员核酸启动时,她报名成为了育才小学核酸检测点的志愿者。这支“冲锋队”由30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自发集结,队伍中有70后、80后,还有90后,不少人的党龄超过20年。疫情期间,他们兵分六路奔赴防疫一线。
在扬州市邗江区文汇街道金林社区崇文苑小区,我校兽医学院党委书记蔡丽娅和5名同事发起成立了“扬州大学志愿者工作组”,并持续工作近一个月。
“我们的不少同事都住这个小区,大家和物业、社区形成三方联动,一起守护家园、抗击疫情。”蔡丽娅说,工作组成立后,他们协助排查居住人员信息,确保“一个不漏”。在他们的带动下,志愿者队伍逐步壮大到100多人,承担着核酸检测现场服务和431户居民的物资配送等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疫情期间,我校12000余人次师生参与基层抗疫工作,不少师生更是成为了基层防疫的中坚力量。
“疫情防控是一场‘思政大课堂’,更是对学校立德树人工作的一场检验。在抗疫一线,广大大师生用生动实践书写了‘扬大答卷’。”校党委副书记叶柏森说。
情理交融 织密校园“安全网”
7月21日清早,距离南京发布疫情通报不到8小时,我校就组织全体师生开展健康信息摸排和行程流调,将具有禄口机场经停史、与相关人员有接触史的师生全部隔离到位。7月22日,学校发布《关于做好近期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明确无关人员一律不得进校、校内师生一律持证进出,并逐步升级封控要求。
“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带头,指挥部符合条件的成员全部驻校,保持指挥部24小时运转。在每个校区组建了由校领导牵头、校院分工协作的网格化管理小组,实行24小时驻校,负责落实各校区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和特殊情况处置。”姚冠新说。按照“守好自己门,管好自己人”的要求,学校形成了二级单位具体摸排、职能部门扎口管理的疫情防控模式。
自7月21日起,学校借助“大数据”平台,及时掌握在扬师生的健康监测、疫苗接种、核酸检测等信息,精准掌握师生动态和校园状态,确保“底数清、情况明”。目前,学校10000余名留校师生已接受14轮核酸检测,无一人感染。
“我在学校吃得很好,生活也很充实,爸爸妈妈挺放心。”教育科学学院学生钱欣雨感到暑假留校生活和谐又温暖,食品、防疫物品、生活用品等物资供应充足,让她和同学们很安心。
每天6点,学校的食堂里,穿着灰色衣衫、黑白条纹围裙,戴着同色系帽子和防护口罩的厨师们,便热火朝天地准备师生早中饭需要的食材、调料。
“这份饺子太香了,感觉像是在过年,谢谢学校的用心。”不久前,在我校瘦西湖校区念泗学生公寓里,博士生龚华杰一边吃着饺子一边说。为了让留校学生感受“家”的味道,副校长、校区驻点工作负责人陈亚平带领学工干部等70余人,在校区食堂里,一人一桌,佩戴口罩,耗费两个多小时,包制出了840盒、15000只饺子,为留校学生烹制“全饺宴”。
“学校食堂超市在坚持不脱销、不断供、不加价、不涨价、不停业的同时,加大各类生活物资和防疫物资采购力度,并及时开通社会捐赠渠道。”副校长洪涛说,目前,我校获赠近60万元资金、价值百万元的抗疫物资以及50多万元的食材食品,较好维持了留校学生和驻校教职员工的日常生活。
各显所长 汇聚抗疫力量
“8月正是葡萄上市销售的旺季,突发的疫情打乱了原有的销售计划。”扬州沙头鑫茂无公害葡萄采摘园的农户徐小化心急如焚。
商学院“e农同行”团队指导老师王成春得知后,火速组建线上团购群,两天内帮助徐小化销售葡萄1000斤。随后,该团队发起“e农同行”专项行动,成员们发挥商科专业知识,面向农户开展电商直播培训,联系社区对接产需,帮助农户解决滞销难题。
疫情期间,一支支团队如同一面面旗帜,群策群力、守护扬城。数学科学学院成立了一支130余人的志愿者团队,为扬州市区200个家庭的孩子开展线上辅导;法学院“童法同行”实践团队为社区儿童编写顺口溜,在线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讲;体育学院师生志愿者发挥专业特长,在线开展健康运动指导……
从知识宣讲到线上辅导,再到直播带货,从服务生活到服务健康……一批批扬大“志愿红”各显神通,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抗疫力量。
“我们自愿驻厂,生产保供,确保生产和防控双安全!”8月初,在我校康源乳业有限公司驻厂人员誓师大会上,51名员工集体宣誓。疫情期间,公司在多个生产厂区实行驻厂制度,可日产牛奶18万份。
“疫情防控期间,道路限行、人手不足,为了保证牛奶供应不断线,我们组建了25人的党员志愿配送组,从早到晚为主城区市民配送新鲜牛奶。”实验农牧场党总支书记房东升说,配送组成员都是公司各部门的党员干部,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此外,公司还启用了10多辆配备温度远程监控系统的冷藏车,与配送组一同组建“快递大军”,做好扬州市民的“营养后盾”。
为了帮助市民纾解居家隔离的心理压力,8月4日,由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育科学学院等发起建立的“疫‘心’护扬州”24小时公益心理援助热线正式开通,80余名具有专业资格证书的志愿者纷纷上线抗疫,全天候为市民提供心理援助。该热线自开通以来,已累计接线300多人次,成功化解危机案例4个。
吴锡平 虞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