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佳芹:小手球上“打”出大精彩
2021年9月11日晚,在第14届全运会女子手球决赛场上,常工院·江苏女子手球队强势夺金,成功卫冕。这其中,离不开我校体育教学部赵佳芹老师的一份重要贡献。
2002年,常州市体育局成立江苏省常州手球训练基地。同时,由江苏省体育局和常州市政府以“省队市办”的模式联合创办了江苏省历史上第一支女子手球队。就在这一年,赵佳芹凭借出色的身体条件成为这支队伍的一员。2015年3月,我校参与联办江苏女子手球队,由此打开常工院·江苏女子手球队历史之门。此后六年多时间里,常工院·江苏女子手球队在全国女手冠军杯赛、全国女手锦标赛等各类赛事中多次摘金夺银,成为我校体育文化的一抹亮丽风景。主力队员赵佳芹也一路打一路出彩,逐渐为师生们熟悉,并于去年4月正式入编学校。
1.74米的瘦高个、身姿挺拔、笑声爽朗,生活中的赵佳芹给记者一副干净利落的形象。从诸多比赛照片中,记者看到了她的另一面:坚定有力的眼神、敢打敢拼的顽强、矫健沉稳的气场。担任近十年国家女子手球队队长,为中国女子手球队获广州亚运会女子手球金牌、雅加达亚运会女子手球银牌,为常工院·江苏女子手球队获全运会冠军立下汗马功劳的赵佳芹,在中国手球界被亲切地称为“佳芹姐”。
获评全国女子手球锦标赛“进球数第一”最佳运动员、江苏省劳动模范代表、常州市体育健身代言人,入选第十八届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名单……近20年的手球生涯里,赵佳芹将梦想镌刻在一个小球上,用非一般的“勤”打出人生精彩,书写巾帼豪情。
以“坚韧+坚持”挑战艰难 赢来高光时刻
赵佳芹自小和体育有着不解之缘,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接触篮球。她说,体育是她生命里与生俱来的一部分,是她一生追逐的事业。为此,她以超越常人的坚韧和坚持挑战着运动生涯中遇到的一个个艰难。
小学毕业时,赵佳芹毫不犹豫地选择进入徐州市云龙山体校。当时,体校的生活条件、训练环境都不太好。她却一点不觉得苦地坚持、全力以赴,和球队出征第15届省运会篮球比赛,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2002年,凭借出色的身体条件,赵佳芹入选刚成立的江苏省女子手球队,转项成为手球运动员。说起转型的经历,赵佳芹感慨道:“手球和篮球的很多技术要领都很相似,当年手球队里的江苏籍运动员几乎都是由篮球转项而来的,江苏队在十运会的时候也面临着任务的压力,如果任务没有完成,可能手球队就要解散了,但还好我们完成了任务,我才能走到现在。”谁承想,这一转型,就是20年,让她深深爱上手球的同时,通过刻苦训练,逐渐成为国家队的常客,在近年的国内国际大赛中多次打出亮眼表现,并两次担任国家队助理教练。
转型不易,血汗浇筑。刚开始练手球时,因为起点低、技术不熟练,赵佳芹只能靠勤奋来追赶。所有空余时间,她都会拉上一个守门员,不停练习。因为训练量太大,她的膝关节受伤了,队医说必须加强腿部力量。于是,她每晚在房间里蹲马步30分钟。酷热时节也每天坚持一边蹲,一边手里拿本书不停扇,以尽量少出汗。因为自加的训练环节总是超点,她经常没有热水澡洗。而且,当时被业内称为“魔鬼教练”的韩国教练对队员进行体罚、加练乃家常便饭。2005年在韩国交流训练比赛中因为输给了韩国高中队,教练用拖把杆、竹剑把队员们的屁股抽得由青变红、由红变紫、由紫变黑,睡觉只能趴着。这让赵佳芹第一次对“痛到抓狂”有了切肤之感,但她依然咬牙坚持着……
随着江苏省女子手球队不断成长,在冲击新目标的过程中,她不断接受着新挑战。比如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大强度训练量的情况下如何预防伤病?尤其在冲击十三届全运会冠军赛时,她感触颇深。赛前,她的膝关节受伤了,腰牵扯着小腿根本无法正常跑动。每天正常训练结束后,她和其他老队员的放松拉伸还要做很长时间,以致于每次到食堂吃饭时饭菜都凉了。因为老队员们的恢复能力没有年轻队员快。那时候,她只能每次提前一小时开始伤病体能训练,然后再和队员们一起训练专项技术。但直到赛前的6、7月份,她仍无法正常训练。“上不了场给队伍拖后腿怎么办……”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她不惜一切投入训练。
决赛那天,卧薪尝胆了15年的江苏省女子手球队希望借此一役冲顶冠军,队员们士气高涨。在下半场打到15分钟时,她的体能达到了极限。在她实在拼不动想放弃时,蓦然发现持球向她攻击的对手年龄比她还大,一股不服输的韧劲让她的小宇宙瞬间爆发。最终,作为主力队员,她助力队伍夺得了组队以来的第一块全运会金牌。
以“回馈+奉献”践行体育精神 换得师友信任
更高更快更强。赵佳芹深谙:身为一名运动员,身在一个集体,必须做到力践体育精神、尊师敬友,多奉献自己、回馈他人,才能赢得信任,集体中的每一份子才能更好地成长。
对于教练、老师,赵佳芹尊重与感恩,最大程度地回馈他们的信任与培养。2009年9月,看中她的勤奋与拼命,国家队主教练王心东顶着此起彼伏的质疑声,选拔她进入国家队并重点培养。是年底,王心东还推荐她担任国家女子手球队队长。面对王导的这份信任与器重,她用行动加倍回馈,将外部的质疑与排斥化成不服输的内生动力。她处处以身作则,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最终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以她为队长的国家女手摘得了有史以来第一块亚运会金牌。
“挨打挨骂挨罚,这些年什么都经历过了,内心也变得强大了,再来什么都不是事。”赵佳芹笑言。往事经年,她越来越能理解所有严格训练过自己的教练,真心感谢教练的“狠”造就了自己不怕输的倔强、磨砺了自己不怕苦的意志。
作为队长,对于队友,赵佳芹追求身教重于言传的效果,尽力“做好我自己”,认为这是最有效的带动年轻队员的方法。她绝不因自己是老队员而放松了自我要求,每一次训练、每一场比赛,她都竭尽全力地“做”给年轻队员看,带动他们转变思想,主动变“要我练”为“我要练”。与此同时,及时给予队友们真诚的帮助和关心,成为了受队友尊敬的“佳芹姐”。
“佳芹姐是一个有责任心、能以身作则而且特别勤奋的人!她勇于吃苦,勇于奋斗。她全心全意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特别自律,不计较个人得失,从来都是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在我们有情绪波动的时候,佳芹姐都会耐心地帮我们分析,给予我们信心,是我们的心灵导师!”“她是一位待人诚恳的大姐姐,乐于助人。记得我脚腕骨折时,没法走路,是她一个人推着我的轮椅到车站,送我去北京,一路上无微不至地照顾我,生怕我的脚再被磕着碰着,真的是一个特别细心的姐姐。” 队友修丽杰、蓝小玲感动地说。
关心他人并不是她担任队长后的“专属”。早前队伍赴韩国训练时,她就知道在队友困难的时候及时拉一把。当时,队员们必须在教练规定的时间内跑完田径场,一个也不能掉队。当有队员无法完成任务而产生负面情绪时,她都会及时耐心地去做工作,帮助队友调整状态,并加强对队友的关注关心,促使集体在相互取暖中越来越团结。
以“感恩+愧疚”沉淀亲情 报得三春晖
筑梦体育赛场的赵佳芹坚毅果敢,面对双亲,内心却沉淀着一份绕指柔的温情。
她的父母亲都是普通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也不善于表达,但她无比感恩父母亲给予她的点点滴滴,将成长的温馨时刻珍藏着于心。
小学时被选入篮球队后,每天下午,父亲总会带着笑容,蹲在篮球场边的水泥路牙子上观看并陪伴她训练。父亲不懂篮球,却看得津津有味;父亲不懂训练,却能及时看出她什么时候累了,随即用微笑为她加油。训练结束后,父亲再骑着三八大杠自行车,让她稳稳坐在后座上带她回家……父亲就是这样用行动全力支持她打篮球。当时她的个子窜得比较快,每天又有较大训练量,教练要求父母给佳芹加营养补身体。虽然家里经济不宽裕,父母宁愿自己省吃俭用,毫不犹豫地每天晚上给她加餐。
小学毕业时,父亲又义无反顾支持她去条件差却能提供追梦舞台的徐州市云龙山体校继续打篮球。当她初到江苏省青年篮球队,因为基础差不适应而产生自卑感、对训练产生恐惧感,每晚躲在被窝里伤心哭泣时,父亲及时去看望她,引导她克服困难……
念亲恩,愧孝道。因为常年不是在训练比赛,就是在训练比赛的路上,加上赵佳芹对自我要求极严,几乎不请假,她平均每年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只有20天左右。2017年全运会期间,父母特地赴比赛城市天津看望她,在观众席上远远地为她加油鼓劲。而她因赛事繁忙,直到父母返程时,都抽不出时间陪他们说上几句话,更不用说送他们去火车站了。
随着第14届全运会手球比赛完美收官,赵佳芹正经历着近一个月的放假休整。待休整结束,她将继续回到常工院·江苏女子手球队带领队员们集训。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中国的手球水平更上一个台阶;让手球在中国和在丹麦等国家一样,被大众所了解热爱。她也表示,要更多参加学校和体育教学部组织的业务活动和党员学习活动;在机会适合的情况下,回到学校执教,助力学校男子手球队的成绩再提一级,为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尤其是手球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勤心逐梦奏佳音。期待她的愿望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