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对话“00后”,我校将党史课堂“搬”进这位军医老党员家中

“这辈子,我做的最正确的事就是当一名军医,我曾在一次小规模战役中,救了72位战友。”在市区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二所91岁老兵王玺的家里,一群00后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正围坐在他身边,聚精会神地倾听他的革命故事。在扬州职业大学党史学习教育中,医学院的师生把党史课堂搬进老军医的家中,听他们重温峥嵘岁月,传承红医精神第一站,他们来到王玺爷爷家中。

1951年,我作为卫生员,跟随部队出战,在一个村庄休整时,总是出现高烧病人,因为我参军后得过这种病,很快就意识到出现了疫情。”王玺的讲述让师生一下子回到了那个医疗条件异常艰苦的抗战岁月。

“当时每人只有一套棉衣,人人身上都有虱子,蒸汽法和开水烫煮法根本没法解决问题,最后我们利用无人居住的空房子,把汽油桶烧红产生高温,做成自制干燥灭虱室,我一次次暂闭呼吸,冒着高温,冲进灭虱室挂取衣物。经过一个月,没有新发病人,疫情被扑灭了。”回忆当时的情景,王玺说:“‘以战斗的姿态忘我劳动’是当时的口号,也是我的信念”。

“爷爷奶奶,当时的卫生环境那么差,是什么信念在支撑着您?”老军医季飞和王颜芬的家,成为党史课堂的第二站。季飞是一名军医,今年已是97岁高龄,参与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军队医院的建设,看到们来到家中,夫妻俩拿出珍藏的老军装,郑重穿好面对大学生的提问,老夫妻俩说:“救死扶伤,我们这辈子就想跟着党。”

“我参加新四军不久,南通的鬼子就被打败了。后来,我们和部队一起来到扬州这一带展开战斗。”季老先生说道,在战争中,他看到无数的战友受伤倒下,很想扛起枪上前线。但部队领导告诉他,做好后勤医疗保障,也是一种作战。因此,他不断钻研急救知识,一路上救过多少受伤的伤员,自己也记不清楚了。

“老党员们就是一本活灵活现的教科书,听他们讲故事,就仿佛亲眼看见了当年的他们浴血沙场、保家卫国的场景。”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李晨媛说,“红医精神坚定了我学医的信心,我要发扬红医先辈的精神,学有所成,帮助更多的患者。”

“红医精神是共产党人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给现在的大学生带来深入人心的红医精神学习教育,走访老军医,实境课堂是个非常好的载体。”扬州职大医学院党总支书记张艳表示,学院将持续挖掘扬州的老红医资源,借助他们的革命经历和人生阅历,引导青年学子品读鲜活的党史故事,感悟峥嵘岁月,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医精神、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图片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