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的事就是我们的事”

南信大121件民生实事惠师生

近日中午,在南信大行政楼教务处405办公室内,不少学生都在等着办理选课、成绩打印以及转专业、辅修专业、创新创业咨询等方面的业务。“我们前期深入了解师生诉求,在工作日午间12点到1点半之间设置值班窗口,党员干部轮流上岗,满足师生错峰办事需求。”教务处相关人员介绍。

利用休息时间解决师生实际问题,作为教务处办实事的内容之一,受到师生欢迎。前来咨询选课情况的李瑞琪同学在如何获得免修疑问解决后,工工整整在反馈册写上了“满意”两字。眼下,南信大有关部门正积极开展“学党史、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调研、意见征集等方式,深入一线察实情访需求,围绕师生“急难愁盼”收集问题清单,确定实事项目,纾解师生忧困,努力让更广层面师生群体受益。

聚焦师生实际,解师生所惑所急所难

最近,来自摩洛哥的管理工程学院2019级硕士生芳华有点闷闷不乐,她正为尚未通过的《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三级犯愁。根据有关规定,以外语为专业教学语言的来华留学硕博研究生,中文能力应当至少达到《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三级水平才能毕业。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国教院迅速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动员该院党员教职工,为类似学业困难学生提供了汉语水平指导。

“院里立刻成立学业帮扶小组,采用‘一对多’的帮扶方案,每位党员帮扶3名国际学生。”党总支副书记张广磊担任帮扶组长,大家精心设计了专项课程,带领学生练习辅导材料,夯实知识点,目前已帮助24位同学通过考试。在接受学业帮扶之后,芳华汉语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现在对汉语学习有了更多的自信,也对中国有了更多了解。不久我就要毕业了,一定要把学到的知识带回去,建设自己的国家。”

在“学党史、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学校党委明确要求,每个单位要精准掌握师生需求,至少为身边师生办1件实事好事。全校党员师生开展结对帮扶、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高涨,推出办实事系列活动121项。譬如,校友工作办公室设计了“校友帮”7×24小时全平台校友联络服务系统,为校友返校活动、同学联络、校企合作等提供便捷;总务处组织党员干部为同学们开设衣服缝补、围巾编织、内务整理等系列“阿姨小课堂”,进行现场教学和实操实践;遥感与测绘工程学院编写绩效算法,实现教职工相关基础数据自动采集,促进学院教学任务合理分配。

毕业季时,因学校部分研究生在无锡校区学习,研究生院发现毕业生赶到南京参加就业宣讲会很不方便,为此,研究生院就业办将后续多场招聘会以线上线下方式同时进行,方便无锡毕业生参与。同时,又举办了“名企进校——HR百人谈”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就业能力,丰富学生择业选择。

“学校挺暖心,在老师们帮助下,我身边不少毕业生已经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身在无锡的电信院侯坤同学感叹,在求职过程中,这些“及时雨”活动解决了一系列困扰他的问题。“听学生所思所想、知学生所忧所急、解学生所盼所难一直是我们初心。”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研究生院将会同有关单位,持续拓展毕业生就业项目建设,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服务和帮助。

聚焦民生实事,把服务送到师生身边

“这活动好,来参与了一次,舒心!”日前,大气科学学院秦育婧老师感受到了沟通的魅力,对前来“遇见美好”下午茶活动作客分享的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党委书记周红教授感慨地说。

大气科学学院教师人数多,除了上课,平时交流机会偏少,另一方面,教师教学、科研压力大。为此,大气院从5月底开始举办“遇见美好”下午茶系列活动,希望帮助教工间增加了解、增进情感,同时进一步提高学院整体凝聚力。当天,在家庭教育、压力管理、情绪调适、师生沟通等方面,老师们得到了不少感悟。“很开心在解决困惑的同时,开阔了心境,收获了方式方法。接下来,要积极努力营造更加和谐温馨的师生关系。”秦育婧说。

“遇见美好”下午茶只是学校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服务送到师生身边的一个缩影。针对部分教职工子女入学难题,校工会积极与学校附属中小学、幼儿园等深入合作共建,每年帮助100多名教职工子女就读优质资源学校。“王老师,欢迎加入南信大,如果您后期有需要,可以找我们。”去年7月,法政学院王伟在办理入职手续时就收到校工会“一对一”专人联络方式,可协助办理人才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等“一揽子”生活问题。“要感谢这项举措,父母年岁渐长想接到身边,但老家妹妹转学问题一直成了我的难题。”王伟说,今年妹妹已经成功转学到了南信大附属中学,是学校的暖心服务使他能安心工作,不必为后顾之忧发愁。

服务离退休老同志居家及社区养老也是学校百件实事惠师生之一。“他们陪我去医院体检,举办活动邀请我,甚至还帮忙照顾家的花花草草……有了大家,我和老伴不感到孤独。”年逾七旬的蒋昌华这样描述他退休后在学校人才公寓的生活。我校离退休老同志家住学校附近的有200多人,部分老师年老体弱或独居,迫切需要更多养老服务。为此,离退办进一步梳理汇总了老同志的养老需求,完善“需求菜单”。“这段时间,学校一直与盘城红叶养老服务中心等加强联系和共建,开始谋划制订‘服务菜单’。”离退办副主任刘洪清介绍,学校力求离退休老师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能够涵盖照顾生活起居、陪同购物就医、心理支持等方面,希望通过点滴小事把党史学习教育的大事落到实处。

近期,学校已陆续完成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事项目,开展防诈反诈教育、老旧宿舍翻新改造、食堂以及绝大部分考研教室安装空调等,让师生从身边的变化中切实感受到了学习党史同解决问题结合带来的实际成效。

聚焦社会责任,回应政府和人民期待

6月,淮安市淮安区苏嘴镇东荡村的夏天来了。绿草茵茵、白云低垂、小楼林立,让人仿佛忘了这里曾经是发展滞缓的小乡村。

在党委政府长期精准施策下,去年,全省新一轮“五方挂钩”帮扶工作启动后,东荡村成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对口帮扶对象。“多亏了南信大的扶贫干部们,进一步助力村里步入发展快车道!”近年来,东荡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稳步增长,村民生活安定幸福,该村党总支书记龚美荣提起南信大的帮扶感激不已。她介绍,不久前在南信大的联系协调下,他们成功与淮州一家畜牧公司谈下生猪养殖基地建设租赁项目。如今,东荡村猪舍即将验收投产,年出栏生猪预计达1.68万头,不仅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固定收益13.3万元,还可以带动几十户村民“家门口”就业。

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效,学校创新举措将学习教育与脱贫攻坚精神相结合,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相结合。“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东荡村当地农产品缺少销路,同时,村民文化生活匮乏,乡村文明程度需进一步提升。”学校驻村干部张志宏说,为此,学校除了抓好产业扶贫,组织消费扶贫,还开展文化帮扶,帮助村里建设了多家农家书屋、妇女儿童之家、文化活动室等服务项目,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实现了“结对子更要结果子”的良好效果。

与助推乡村振兴一样,学校通过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服务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5月10日,学校与南京江北新区签署合作办学协议,共同组建了“南信大基础教育集团”,致力构建起高校和地方基础教育一体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南信大历来重视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如今进一步统筹考量了基础教育集团相关资源的均衡布局,确保教育资源供给与新区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和人口变化相适应。

为师生、群众办实事,让大家有实实在在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的事情还有很多。服务地方科技企业,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南京信大气象科学技术研究院托学校优势学科,走出了一条新的服务社会之路,目前已经衍生孵化科技型企业23家;校园边的中国气象谷即将落成,将打造集项目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于一体的气象服务行业全产业链。服务地方政府,与江北新区委员会共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特色基地,多次为新区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课,更好地服务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打造社区志愿服务新模式,校医院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合作探索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不断扩大和完善日常检查、治疗项目;各学院不断加强党员志愿服务,为师生及周边居民提供更多便利。

“校园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学校党委书记管兆勇说,借着党史学习教育的“东风”,我们创新教育形式,推动工作理念从“管理”向“服务”转变,以深学促实干,接下来,学校将继续落实下阶段重点实事项目,着力推动师生实事一件接着一件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