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这里是温暖的声音

  十冬腊月,一封来自张王集村村委会,另一封来自于文静女士的两封表扬信的送达给校园带来阵阵暖意。来,我们一起讲讲那温暖的故事——

伸一把手的事儿

  于文静的表扬信和锦旗是寄给发展规划处处长易文斌的。时间倒回20201017日早晨6点半:那天,习惯了早起步行到单位的易文斌和往常一样,从瑞金路的家前往学校。在路过苜蓿园地铁站附近时,见一名女子倒在人行道上,旁边倒着一辆共享单车,口中不停喊疼。走近一看,女子左眼上方破了口,鲜血直流。一张纸巾擦上去,三秒钟就浸透。看着失血量这么大,易文斌在征求伤者同意后,用随身双肩包内的一双干净袜子紧紧摁住伤口止血。易文斌一边和伤者说话避免她沉睡,一边拨打110120。在等待急救车到达的时间内,许多不明就里的人误以为易文斌是肇事者,指责声不断。在急救车到达后,易文斌悄悄离开了。于文静被送到了钟山医院,由于施救及时,恢复良好。面对于文静在锦旗中赞他的“见义勇为伸援手”,易文斌只用一句“只是伸把手的事儿”轻描淡写而过。

  在南理工,这样的“伸把手”的温暖故事历来不断,如一壶美酒,绵柔悠长——

    20198月,骄阳似火的盛夏,室外温度近35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商贸公司的部门经理李国英老师在爬紫金山途中途径涌翠亭时,看到40多岁的包女士倒地,面色苍白嘴唇发紫,全身痉挛抽搐,双手不能自然松开,一直喊疼。在得知已经呼叫过120急救车之后,李老师判断倒地的包女士中暑并尚有意识,要第一时间降温通风。李老师先脱去包女士的鞋袜及护膝护腕,然后将两瓶矿泉水小心地淋在包女士的颈动脉、腋下及大腿内侧,并用太阳伞当扇子扇风,用少量水送服下仁丹。协助救护人员将包女士抬上急救车后,李老师才放心离开。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为后期治疗赢得了时间。感谢信中说:“我怀着一份至今还心跳不已的感动心情提笔致谢!”“感谢贵校老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工整娟秀的字体,情真意切的语言,真挚的谢意跃然纸上。

  一个冬日的早晨,工程训练中心周成老师经过华汇康城小区东侧时,一辆中型货车倒车时失控,撞墙后侧翻。驾驶员挣扎着从驾驶室爬出,头部不停冒血,腿不能活动。周成上前蹲在伤者身边,递给他纸巾捂着出血口。周成打电话给伤者的亲属和120120呼叫中心回复,最近的救护车在夫子庙附近,赶来至少要1小时。周成自己开车将伤者送达医院后,带着伤者在各个科室间穿梭,包扎伤口、拍片检查、治疗。一直到10点多,伤者家人赶来后,周老师才离开医院,去洗车房清洗满是血渍的车。

  面对受助者送来的锦旗、感谢信,面对会不会有帮助别人反被讹上的顾虑的问题,南理工的老师们说的都是同一句话,这些只是伸一把手的事儿。虽然偶尔会有“施以援手后反倒惹上麻烦”的事发生,但生命至上,时间就是生命!得救了反去讹人的一定只是极少数人。只有从自己做起,用热心和真心关爱他人,社会才能温暖,才会正能量满满,从而营造整个社会团结友爱互助的良好氛围。

南理工人就是这样的朴实与担当同在。危难关头,总会不计个人麻烦,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当专业医疗救护到来后,又悄悄转身离开。浓浓的温情好似这冬日暖阳,恰到好处地洒在心间。

温暖里,厚度与速度同在

  如果说救治伤者是某一刻涌出的生命至上的召唤,那将一件好事坚持做下去,便是善心善行品质的力量。

  从开头提到的第二封感谢信说起。丰县王沟镇张王集村村委会来信表扬体育部朱壮志老师用爱心回馈家乡,协助家乡人民修路、修下水道。为了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少花钱,充分利用好上级拨付的修路款,让老百姓得实惠,朱壮志老师一面带头捐款并开展募捐,一面利用节假日,参加协调、筹款、招投标等环节的工作,多次带村民实地勘察路况和地理,奔走多家市场,优选性价比高的施工材料。朱老师除了捐款1万元用于修路外,日常差旅从不花一分钱公款,都是自掏腰包。在他的带动下,所有捐款的用项明细均及时张榜公开,供全体村民监督。历时几个月,他协助朱庄村修了两条路共610米,修一条下水道1000米,协助张集村修路100米。村民们赞他:朱壮志事业有成仍不忘家乡建设,有情有义,热心乡里,是一个令人尊重的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同志。

    20186月的一天,自动化学院博士生李辉接到楼下邻居曾奶奶求助,冒雨将素不相识、突发脑出血的邻居刘世才老师送往医院,办理入院手续、与医生沟通。由于救治及时,刘世才老师脱离了生命危险。李辉一直在医院陪护老人,事无巨细,直到深夜将所有注意事项悉数交代给老人从外地赶回来的儿子后才离开。之后李辉经常去探望刘世才老人,关心他的病情,并将手机号留下来,叮嘱曾奶奶,如果有需要就打电话,他会随叫随到。后来,刘世才老师因感冒引发肺炎入院,又接到曾奶奶电话的李辉借了电瓶车急忙赶到医院,很快就把所有事情办妥,并和其他同学在医院轮流陪护。不是亲爷孙,但熟悉的帮扶动作,会心一笑的表情,处处透着亲爷孙俩的默契。

     20183月的一天,在南理工学习生活过10年的闫宏微罹患重症,即将赴美就医却面临巨大费用缺口的消息一经传出,南理工人再一次用速度和温情助她叩开最后一道求生之门,诠释了大爱的力量。不到15个小时,6794次转发,最低1元,最高10000元,21108次捐款,筹款1000366元。超百万的数字,在那个乍暖还寒的初春暖得让人湿了眼眶。小微向母校校友会发出了求救信息,校友会核实情况后,立即转发扩散,全球校友一呼百应,刷屏微信微博,通过公益平台用不到15个小时筹得善款超百万。汇聚成河的小小善举,在小微人生最黑暗的时候,为她点亮了一束爱的光芒。小微的不幸让人惋惜,南理工人在关键时刻的团结与担当让人感叹。一位校友感叹:“雪中送炭是人的第一美德,南理工做到了,这是最好的、现实的人文关怀教育的成果。”

  撸起袖子助农铺路的他,随喊随到照顾退休老师的他,用15个小时完成100万捐款的他们……南理工的大爱里,厚度与温度同在。

暖心文化早已扎根这片沃土

  走心的善举,让校园如沐春风。细微绵长的大爱,衍生出温馨感人的暖心文化。

  从被《人民日报》以《走心,才能暖心》点赞的“暖心饭卡”工程起,南理工的暖心文化被更多人熟知。南理工走心的举动还有很多,暖心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学校针对青年教师发展,对全校千余名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深度了解青年教师生活上的困难、工作上的困惑。随之采取一系列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青年教师后顾之忧,为他们的生活、教学以及科研工作创造条件;校领导主持召开青年教职工代表座谈会,与青年教职工一同谈理想、议发展、话成长。

  学生公寓总公司在学生宿舍区设立爱心驿站、爱心宿舍、爱心教室和生活课堂。“三爱一堂”是学生文化交流的新阵地,也是一个接受爱心、奉献爱心、存储爱心、传递爱心的中转站,是用走心服务打造的温馨家园;17级学生张千翼小腿腓骨不慎断裂。学校迅速将原本堆放杂物的储物间改造成一间温馨的宿舍,特意准备了轮椅、拐杖、简易坐便器等辅助设施。宿管阿姨们还每天送来精心烹制的各类营养餐。在食堂增设病号饭窗口,为高龄老人上门更换纱窗。……

  文化的实质在以文化人。一所大学的特色文化建设不只是纸上谈兵,只有融入日常的校园生活,体现到平时的工作与学习之中,才能增强师生的认同感。在这温情四溢、爱心涌动的校园里,不断发生的温馨故事,彰显了师生员工大爱无疆的情怀。由此衍生而来的“暖心文化”早已绘就为一张展现学校魅力、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最温暖的文化名片。这样的校园文化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一个南理工人的血液里,影响着我们的所思所想和一言一行。这更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文化力量,是南理工最具特色、最富有典型意义的精神特质。有温度的校园文化,能让师生员工自觉与学校的发展融合,无论身在何方,都能拧成一股绳,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奋勇向前。暖心文化早已扎根这片沃土,浸润在每个南理工人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