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凡村娃娃的小王老师

——记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我校环生学院博士研究生王祎

  “当四年的历练化为青春的礼赞,当肩上的使命扬起梦想的风帆,当二月兰的清香沉淀下成熟与果敢,我们在路上前行,翻过一座座峰峦;将进德修业的教诲深刻脑海,将志道鼎新的精神永记心岚。”

——摘自王祎《二月兰盛开的地方,有梦想和远方》

写于四川小凉山峨边彝族自治县  

  近日,2019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名单揭晓,我校环生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王祎榜上有名。这个随和、风趣的大男孩曾获2016年金宗奖“年度支教教师”提名奖,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者,乐山市“一村一支教”优秀志愿者,南京理工大学“五四奖章”……故事从2015年的那个夏天讲起——

那年峨边

  本科时,王祎了解到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有了“到西部去”的想法。2015年本科毕业后,他成为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第17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担任学校首批入川服务支队的队长,在四川小凉山地区峨边彝族自治县郭凡村小学开启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

  初到峨边,颠簸陡峭的山路,恶劣的环境,匮乏的教育资源,将王祎支教前想要做大事的理想全部击碎,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想要的环境和当时的环境差距很大。“去之前觉得当老师是一个用爱与行动来感化、引导学生的过程,但实际上仅仅有爱是远远不够的。”王祎所教的一年级的28个孩子中有24个是彝族孩子,他们听不懂汉语,只用彝语交流,既是班主任又是语文老师以及全校体育、美术老师的他,教学工作很难推进。“但那一年的收获就是我并没有在那个环境中跌倒。“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王祎打算在教学之外,开展一些校园文化活动,给孩子们架起通往大山外世界的桥梁。

  王祎与队友商量着给孩子们办一场六一文艺汇演,排练舞蹈。他们挑选了6个女孩参加表演,还专门申请了一间教室给她们排练,可在其他孩子的哄笑下,小姑娘们羞红了脸,甚至有女孩放弃了排练,想退出节目。为了帮助她们克服压力和胆怯,下班后,王祎在宿舍里对照视频反复练习舞蹈,对于一名男老师来说,这着实有些滑稽。第二天中午他打开排练教室里所有的门窗,让趴在窗户外的孩子都能看到。伴着音乐,王祎别扭地跳了起来,如他所料,孩子们都大笑了起来,可是他没有停下,一直坚持跳完。从那之后,几个女孩排练格外认真,原本退出排练的女孩也请求重新加入。最后一次彩排中,台下的孩子们都被台上的舞蹈感染了,音乐接近尾声时,大家跟着音乐唱了起来。

  为了记录下这些微小却又充满温情的点滴,王祎创作了10余篇随笔,被中青网、《乐山日报》《四川日报》等媒体报道30余次,被朋友圈大量转发。为了让大山外的爱心人士更了解峨边,争取一些资源,王祎变成了朋友圈的“刷屏达人”,他先后为学校募集到教具、衣物等累计总价值15万元的帮扶物资,并为家庭条件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发放奖学金……在王祎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一学期后,他所在班级的孩子们期末考试平均分提高了5分多。

   做孩子们看世界的“眼睛”

  “温和的王老师好像懂得世界上所有的奥秘,好想跟他说声谢谢,让我们认识了大山外的世界。”王祎的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一年时间的相处,孩子们早与他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在他家访时带他去山中玩耍,仰着头毫无戒备地同他讲着心里话;每天他的办公桌上,都摆放着孩子们送的各种各样的山中小礼物,有野花,新采的竹笋,花色漂亮的怪石,还有孩子们自己画的画,自己做的花束……这些简单的小礼物在王祎眼中都无比珍贵。

  有一名叫雪玲的女孩,家庭经济困难,脸上却总是挂着微笑,她喜欢仰着头笑着问:“王老师,你知道吗?”然后告诉王祎山里哪里最好玩,白色的野草莓比红色的要甜得多,哪条山上的小路到哪里最近……雪玲的数学不好,王祎便利用周末上山去到她家辅导,还会请雪玲回住地做客,一起聊着未来,聊着走出大山。一次雪玲送还他落下的雨衣时,王祎发现雨衣下面躺着十几个温热的鸡蛋,他百般推辞。雪玲却说,妈妈说,王老师每个周末都上山帮你学习,难道还不及几个鸡蛋!

  支教服务结束后,王祎仍和雪玲保持信件联系。她踏实成长的足迹一笔一划跨越千里:考试考得不好,和班里同学闹了小矛盾,升入初中成为班长,成为一名共青团员……王祎再回峨边时,雪玲还骄傲地向他展示自己的团徽。

未完待续

  教学相长,王祎带孩子们走近大山外面的世界,孩子们也同样给他带来了思考。支教结束后,重回学生身份的王祎,更加努力地投入到专业学习中,他选择硕博连读,研究微生物除盐电池的应用,参与过国家水体污染治理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大型纵向项目4项,参与化工园区和企业设计安装调试污水处理项目5项,参与化工园区综合整治巡察等3次,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

  得益于脱贫攻坚的成效,离开峨边的这些年,泥泞的山路早已变成平整的柏油马路,简陋的校舍也早已翻新,孩子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除了两次回到峨边看望他挂心的学生,王祎联系学院学生党员与郭凡小学所有孩子建立了一对一书信联络关系,搭建爱心平台完成十余名学生的点对点长期资助。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他积极参与志愿服务项目宣传,分享支教经历;连续两年暑期参加学校对口扶贫河南省汝阳县的送教下乡活动。疫情期间,他投身家乡的社区防疫工作,返校后第一时间加入了“兰杉先锋突击队”,协助学校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对于郭凡的娃娃们来说,王祎永远是他们的小王老师。支教一年,自教一生。王祎说,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志愿服务都会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