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一方净土 修半亩菊园


很喜欢明代大文豪宋濂所著的《送东阳马生序》,其开篇便道:“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每每暗自钦佩宋濂先生的读书之忱,求学之切。家徒四壁,缺衣少食,不能阻其读书之心;天寒地冻,境遇险恶,不能挡其读书之志;人皆华服,子独敝袄,不能灭其读书之魂。反观自身,羞愧难当,正与宋濂先生所云恰恰相反,生活殷实,绝无冻馁之患,却仍安于当下,不思进取;安坐大厦之间,享大学之教育,却仍六神无主、惶惶不可终日;有教授、博士为之师,问无不告、求无不得,却仍碌碌无为、一事无成;无书不有、无学不授,却仍学业不精、德行不成。宋濂先生排除万难以求一游书海、一登书山,常常醉心书文以臻忘我之境,真可谓达至“书人合一”的境界。所谓“为往圣继绝学”,不仅是弘扬先贤们的学理、著说,更是要将他们的求学之志、治学之道、成学之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每念及此,不禁汗颜。

试看当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求学的途径也不再仅限于埋头苦读诗书,多样的通讯手段、发达的互联网技术,使得读书治学不再像宋濂先生求学时那样奢侈而不可得,早已成了如穿衣吃饭一样触手可及的易事。可是,科技的发展同样带来了无奈与诱惑,当你试图阅览新书时,往往会有大量繁琐的工作亟待处理;当你想要品读推敲中意的文段时,家庭的重担、激烈的社会竞争又使你不得不去奔波、劳碌;当你好不容易有机会全身心投入书中的意境时,外界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又熏得你睁不开眼睛。你不禁感叹,红尘俗世、大千世界,想要寻得一席之地得以安心品文诵书、寻道治学竟如此困难。

那么,在这纷繁世间,如何才能拒万千诱惑于身外、留一卷诗书于心中呢?我想,五柳先生已经作出了明确的解答。他在《饮酒》一诗中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东晋末年,战火纷飞,山河破碎,世恶道险,在那样一个人人自危的年代,权力、地位、名誉是社会公认的价值标准,也成了人们安身立命的依据,因而导致了“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群兽食禄”的腐败以及“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的罪恶,在这样荒淫无道的世间,先生高风亮节、洁身自好,毅然辞官归隐田园,在纷乱的世间觅得一方净土,在山水之间、亦在心中修得半亩菊园,凭着超脱之情、浩然之气读书治学,终成千古以来读书人品行之榜样、治学之楷模。

诚然,读书治学,难,而在这红尘俗世、大千世界中,想要寻得一席之地以静心读书治学,更难。唯望你我皆能如宋濂先生、五柳先生那般,在这纷繁世间,觅一方净土,修半亩菊园,捧几卷好书,看宇宙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