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架起“连心桥” 家校共筑同心圆
“孩子上大学以后,我们一般凭借孩子自己的表述来了解他的学习成长情况。这次与老师们通过网络面对面交流,让我们对学校、专业情况和孩子各方面表现有了更深入、客观全面的了解,心里感觉有底了,踏实了……”鲁东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大一学生小李的妈妈说。
今年寒假,根据疫情防控的要求,鲁东大学把以往的线下家访搬到了线上,通过网络、电话、邮件、信件等形式,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架起家校“连心桥”,把思政工作做到“家”。
一个电话,为留校学生家长吃下“定心丸”
家住河北省藁城区的文学院学生于晓童,由于家乡成为了疫情高风险地区,她成为了无法回家的“留校生”,想到有可能自己一人在他乡过年,情绪一度十分低落。
“宿舍冷不冷?”“生活上还有什么需要?”校党委书记徐东升来到于晓童的宿舍,问寒问暖,了解她留校这段时间的思想状态、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情况,勉励她加强体育锻炼,做好个人防护。在得知于晓童参加了202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时,鼓励她把疫情变成“成长课堂”,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认真做好准备,祝愿她顺利通过复试。与此同时,徐东升书记又给于晓童的父母打去电话,让他们放心。
“我们家处高风险地区,孩子暂时不能回家,感谢学校给孩子专门安排舒适的公寓,给予了便利的生活条件,也为孩子准备来年考研提供了学习场所。您的这个电话,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于晓童的父母接到电话后说。
“学校对不能回家的学生实行集中住宿管理,吃饭方便,室内很暖和,热水随时供应,老师们每天都会询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辅导员李楠和留校学生一起通过视频电话与家里联系,“如果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了,孩子就到我家过年,你们放心吧。”
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学校以学生为根本,早谋划、早启动,细心暖心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寒假学生离校和留校学生管理服务工作,但由于疫情防控和教学科研需要,在放假后仍有少数学生延期离校。学校精准摸排、精细管理,安排专人实行“一对一”跟踪管理和服务,第一时间与学生家庭取得联系,让家人安心。
一份温情,心系贫困学生情暖困难家庭
“通过家访整合家校共育优势,确保育人过程中各方不缺位、不错位。”副校长吴君介绍,“今年家访活动通过发放慰问金、爱心大礼包、视频连线等方式,在给困难学生家庭带来切实帮助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思想动态、家庭经济情况和生活的了解,夯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助航作用。”
1月20日上午,吴君与学生工作处、有关学院班主任老师通过视频连线方式,网上家访身处疫情高风险地区石家庄藁城区的学生小李同学和山东省建档立卡贫困生,了解当地疫情防控形势和学生家庭生活、经济情况,与家长和学生亲切交流。
“感谢学校、学院给予的帮助。放假时学校发放的慰问金、爱心车票圆了我回家过年的团圆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大四学生小雷在视频连线中说,“四年来,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学校和老师对我的关爱,我相信,困难是暂时的,我会怀着一颗感恩之心,认真做好每件事,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回馈社会,感恩学校,不辜负学校对我的帮助。感谢学校让暴雪的烟台格外温暖。”
今年的烟台降雪频繁,加之疫情形势仍然严峻,学校与烟台公交集团、烟台交运集团协商,开通“暖心公交”临时专线,为学生离校提供“点对点”送站服务,同时专门制定关于贫困生温暖安全过冬的工作方案,发放慰问金近6万元,暖心过冬物资总价值10余万元,解决贫困家庭学生实际困难,送去了党和国家的关怀和温暖、送去学校的关心和爱心。
“我们老两口身体都不好,家庭经济入不敷出,感谢政府和学校的帮助和支持,才能够让孩子安心上学。这次孩子回家,学校解决了返乡车票,还给了慰问金、棉服和大礼包,您还打电话关心我们的生活状况,真的是太感谢了。”教师教育学院学生小周的父亲感激地说。
“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党和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做实做细,才能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在家访了多名家庭困难学生后,生命科学学院辅导员迟宏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感到每一个家庭都有感人的故事,我们通过线上家访交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正视困难和挫折,常怀感恩之心,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一封书信,点亮学生心灯温暖整个寒冬
“这是前几天收到的一封回信,是我们学院2017级学生晁玉志的父亲写给学校的回信。”历史文化学院辅导员王静介绍,“玉志的家在泰安,收到我们家访信的时间比较早,家长收到信之后特别激动,于是手写了一封回信寄送到了学校,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了肯定。作为一名辅导员,肩上扛的是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背后则是千千万万家庭的希望。”
为丰富家访形式提高活动实效,学校还专门印制了一批鲁东大学专属信封。家校联心封,封封含真情,一封封精心准备的信邮寄到学生家长手中,让家校之间联系的桥梁不被中断。今年寒假,全校发出家访信15000余封,向家长们反馈学生学习成绩和在校综合表现。各学院也精心设计了特色内容,在向家长传达学生在校情况的同时,展示了学校办学优势以及人才培养理念。信中还留下了联系方式,方便家长咨询信息和反馈意见。
“学校领导和老师家访我们,真的很感动,孩子能在这样的学校读书,我们很放心。”家住乳山的农学院省级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小张成绩优异,曾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发表论文并获省级创新创业项目。他的父亲感激地说到,“我双腿残疾,孩子母亲就靠这小卖部谋生,每年都收到学校的慰问和关怀,老师们很尽责,对孩子无微不至,孩子也很争气,我真的非常感谢。”
“我打心里感谢国家和学校对于我们的关怀,能让孩子不用背负太多的压力去学习,也给我们家长减轻了很大的压力。”生命科学学院学生王言的母亲表示,“今年家校云端相会,不论是网络连线还是通过信件交流,都让我们对相关政策和孩子在校学习、生活情况有了深入了解,我们一定积极配合学校和学院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携手助力孩子成长成才。”
多年来,鲁东大学持续开展家访活动,并与寒假“送温暖”主题活动、资助政策宣传、与地方政府共同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开拓大学生就业创业渠道、大学生教育管理等相结合,将实地家访、电话家访、书信家访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实现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就业创业困难、心理问题等不同学生群体全覆盖,有效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成人成才。
“家访是很好的一种教育方式,通过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的互动,建立起家庭与学校、家长与老师的多元化交流关系,让家庭成为思政教育的主要阵地,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完善思政教育中家校融合的创新与发展,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 鲁东大学党委书记徐东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