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不辞桑榆晚 余热生辉霞满天

—— —记我校退休党员、 老干部江璧卿同志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时常被一位耄耋老人感动着,感动于他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度的思想和行动自觉。他就是我校退休党员、老干部,近九十高龄的江璧卿老师。


      毕生追求袁初心不改


       江璧卿,1929年生于福州。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侵华,福州先后两次沦陷。为躲避战乱,刚经历丧母之痛的江璧卿不得不跟随乡亲颠沛流离,途中险被日军用手雷砸死。辗转他乡月余后流落到永泰县台口镇。1949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胜利解放福州。江璧卿得以顺利完成学业,从青年会商业职业学校中专毕业后,考入福建学院(后并入厦门大学)。1951年,他大学肄业,考入福州贸易公司工作,后调入仙游县食品公司当主办会计。他工作认真,作风严谨,业务熟练,受到地区授奖、大会表彰,被单位和县评为先进工作者。
  国破城亡,有家难回。亲身经历新旧社会两重天的江璧卿认识到,“共产党才是人民的大救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怀着对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1952年,工作不到一年的他,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梦想着能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将来能为党承担更多责任,作更多贡献。
  未曾想,一场政治运动,让怀揣入党梦想的江璧卿苦苦等待了33年。因为自己在1957年整风运动中响应党的号召发表的意见遭人断章取义,加上小工商业者的阶级成分,江璧卿被划为右派并下放到基层接受劳动改造,直至1964年才被彻底平反,可这之后仍因曾经的“右派”身份而受到歧视。期间,江璧卿也曾动过轻生的念头,可对党的执着信念让他支撑了下来,并且一如既往、热情不减地干好每份工作,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对党的热爱和忠诚。他一直告诉自己:“组织上入不了党,也要做个思想上入党的布尔什维克”。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各类大专院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师资人才奇缺。有着大学肄业文凭,拥有多年会计从业经验、人称“铁算盘”的江璧卿,1981年被选调到福建银行学校(后升格为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再之后更名为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即我校前身校之一),成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身正为范,诲人不倦,尽心尽责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此时他52岁。
  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江璧卿再一次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表明自己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决心。1985年,56岁的江璧卿凭借多年对党的忠诚信仰和执着追求,以及在教学岗位上的突
出成绩,终于如愿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当学校党组织找他谈话时,他热泪盈眶,哽咽着表示,感谢党组织接纳自己,“我一定将自己的全部生命和精力贡献给党”。

为人师表,敬业奉献


       江璧卿调到福建银行学校后,成为该校建校后第二任财会教研室主任。
  他积极进取、爱生如子。没有接受过系统师范教育的他,一开始很不适应教学工作。但他虚心好学,善于钻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规律,教学水平迅速提高。有一次,省珠算协会要来银校鉴定学生珠算水平。为了取得好成绩,他要求学生利用每晚自修时间复习珠算业务,并多次到教室巡查。其间发现有些同学在看电视,他严厉批评教育,狠狠撂下一句“哪个不想打算盘的,就不要来参加鉴定”。直到各班学生都认真复习,他才回家。江璧卿始终坚信“严师出高徒”,改卷时恪守原则,有时就算学生只差一分也不予及格,甚至有学生因此没能拿到毕业证。事后学生不但不怨恨,反而感慨:“还是江老师好,在他手上能真正学到一点东西,江老师对我们的批评,更像是父亲在管教自己的孩子,我们学不好,考不好,他比我们更焦急。”
  他勇于创新,锐意改革。在当时那个电脑尚不普及的年代,珠算技能水平高的毕业生尤其抢手。银校作为中专,办学目标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特别重视学生珠算、点钞、记账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珠算的兴趣和积极性,江璧卿经常加班加点打印习题,建立题库,并不断探索、总结,创立了“珠算新除法———正负一二五除法”。不光是相关论文在《中国珠坛》发表,引发当时全国珠算界关注,他还将这一算法用于教学实践,使学生的珠算能力在短期内得到稳步提高,并在历次省市级珠算比赛中获奖无数。同时银校毕业生珠算能手级人才比例从1994届的16:1提高到1996届的5:1,全校珠算能手级学生占比达44.44%,比当时中国珠协对全国优秀珠算教师要求的能手级学生比例还高出11.11%。经他培训和指导过的学生,十分受单位欢迎。此外,他总结的众多教学经验被同事、学生们誉为提高珠算教学质量和技能水平的法宝,执教的珠算课程成为学校当时两门支撑品牌课程之一;他还自行设计出一套符合珠协规定要求的电脑拟题软件和其他珠算教学软件,首个在全省成功尝试运用计算机编程出卷;参与承担福州大学候文铿教授组织编写的《会计辞海》第七部分《会计数学》(约17万字)的编写,夜以继日,历时
两个多月如期交稿。编辑部在出版前对该部分仅改了20几个字,编辑们特别提到,江璧卿的文稿字迹清楚,可以直接扫描,节省了好多时间。
  他生活朴实,节俭清廉。上世纪80年代初,他受命代表学校赴外省引进人才。30多天内走遍了西北、华东、华南的七、八个省份,可500元的差旅费都没有花完。沿途景点甚多,他却从不游山玩水,一门心思扑在引才工作上。这种吃苦耐劳、廉洁奉公的作风令人感动。据不完全统计,自1983年至2007年的24年间,他先后被中国人民银行福建省分行、福建省直机关党委、福州市总工会、中国珠算协会、福建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党委、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党委授予和评为“省金融红旗手”称号2次、“优秀共产党员”4次、“先进工作者”3次、“全国优秀珠算教师”1次、“先进离退休干部”1次,获得优秀论文奖3次,被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给予终身享受一级工资的奖励。

誓言无声,自觉践行


       组织上入党以后,江璧卿从未忘记自己在党旗下所作的庄重承诺,始终以党员身份严以律己,处处走前列、当先锋,积极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努力让自己在思想上完全入党。
  他61岁退休,因学校需要又返聘执教10年。之后还拒绝外单位高薪聘请,主动在学校兼课,不图名利,乐在其中。他曾先后被大家推选为学校退管会主任,退休党支部纪检兼宣传委员。期间他热情关心老同志的学习、生活,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老同志组织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做了大量服务工作。
  在近几年党内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活动中,他都态度端正、行动积极,认真参与讨论发言。他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时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自觉遵守和维护党章,维护党中央权威,从不乱议妄议。如今,近九十高龄的他总是拄着拐杖,上下五六层楼梯赶来参加离退休党支部每月一次的组织生活,从不缺席;每个月按时将党费亲手上交党支部,足见他强烈的党员意识、坚强的党性和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
  熟悉江璧卿的人都说,江老总是以平常之心对待名利,以进取之心对待工作,以感恩之心对待组织。他多次谦让党支部评给他的荣誉;有困难也从不向组织伸手,而是让组织把慰问金留给那些比他更困难、更需要的同志;对组织的决定,他总是坚决执行,从不讨价还价。

“补钙壮骨”,完善自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党的十九大宣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江璧卿敏锐意识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关键是加强理论武装,补足精神上的“钙”。
  他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认真阅读十九大报告、党支部下发的书籍读本等,做到学懂弄通做实;他抓重点,记要点,找亮点,将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标出来,仔细理解,深化认识。为了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他克服了八十多岁高龄、视力不佳、记忆力衰退等困难,学会了使用电脑、平板和微信。2017年,他花两个多月从17万多字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中择要整理,编辑出125条、总计14000多字的《习语》,并置于案头,以便随时学、反复学。对于“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等金句,他更是经常精嚼细咽,消化吸收。
  有人问他“您一个退休老人,为什么还这么拼命学习这些理论”,他反问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共产党人强筋壮骨的“钙”和“营养剂”,不学行吗?”可见江璧卿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何等深厚!他已经把学习当作了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不断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拧紧理想信念“总开关”。
  这就是我们的江璧卿老师,一个可亲、可爱、更是可敬的人。他33年追梦、圆梦、筑梦,初心不改,毕生追求共产党。他始终牢记自己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当下做起,自觉践行“组织上入不了党,也要做个思想上入党的布尔什维克”的诺言。他时时把自己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尽心、对家庭的热爱以及自我净化完善的修身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他让许多人感叹,也使许多人被感染和激励着。
  (校离退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