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先辈红色基因 构筑永固精神长城

—— 我校构建新时代兵学文化育人体系侧记




兵学文化教育融入育人课程体系

 

“听惯梨园歌管声,不识旌旗弓与箭。”和平积弊不仅表现为对一支军队战斗力和战斗精神的瓦解,也表现为对民众国防意识的淡化和冲击。越是承平日久,越需要加强国防教育,克服和平麻痹思想。仰恩大学虽然是一所民办高校,但学校对传统国学特别是兵学文化教育尤为重视,学校不但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开设《军事理论》《军事技能训练》课程,还将《孙子兵法》列入全校所有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同时,还开设《军事辩证法》《中国军事地理》和《野外生存训练》等选修课程,形成必修课+选修课+讲座“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涵盖国防教育+智慧教育+军事技能训练三大模块,军事课程建设走在全国同类高校的前列。

军事技能训练是大学生入学后的第一课。学校确立了“严格、高效、平安、快乐”的军训理念。“严格”表现在:学校制订下发的《学生军训手册》中明确规定,军训是所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所有学生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的规定参加军事训练。军训期间,无极特殊情况,参训学生不得请事假。因病(残)等不能参加军训者,必须在开训前办理免训或缓训手续。军训和军事理论未取得学分的,一律不予毕业。“高效”表现在:中学生军训主要是以队列为主,大学生军训如果还是延续过去的内容,学生对军训的满意度就会大打折扣。近年来,学校将《大纲》内容进行科学分解,设置的军训科目有:单兵队列训练、分队队列训练、堆置简易战术沙盘、军体拳、长途拉练、核生化武器防护、轻武器射击、单兵战术、防空疏散演练、消防培训、心肺复苏、溺水施救等科目,练体能、练心理、练战术、练作风,学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培养。在15天的时间里要完成十几项科目的训练,就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科学施训的原则,重在增加军训效果,不打疲劳战。“平安”体现在:所有学生在参加军训之前,必须接受身体检查;个别因身体原因确实不能参加军训的学生,有些科目可以在一侧观摩;军训团定期召开安全形势分析会,并制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军训期间,辅导员要广泛开展谈心活动,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本人的思想想法,有针对性地做好问题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快乐”体现在:军训过程中,利用休息时组织学生自我介绍、才艺展示、拉歌比赛、主题演讲、战争题材影片鉴赏、迎新生晚会等活动,不断活跃军训氛围,避免因枯燥乏味使学生产生厌训情绪。近年来,学生军训参与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参训合格率100%,优秀率在20%以上。

  孙子兵法课程从1997年秋学期就列入学校所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最初的“训诂”教育到现在的智慧教育,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历经数次调整,课程整体建设也日趋成熟,20余年间累计有近4万名学生从孙子兵法课程的教学中受益,《孙子兵法》中提到的修道保法、以镒称铢、择人任势等思想,给学生们以智慧的启迪,很多学生毕业后把孙子兵法中的智慧用于商战实践,取得巨大成功。“学用孙子兵法,成就智慧人生”已成为学校师生的共识。20096月,学校举办孙子兵法与企业文化论坛,20146月学校成功举办海峡两岸高校兵学文化交流会,2019年再次举办第三届孙子兵法教学研讨会暨孙子兵法与危机管控论坛,省内外数十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多家媒体进行报道。

  20134月,继新生军训之后又一门军事素质类课程野外生存训练进入学校选修课程体系。“野外生存训练”不同于“野外生存”,也不同于一般社会机构的“拓展培训”,该课程是将人类在野外生活中所必须的走、打、吃、住、藏等知识与技能,按科目进行专项学习与训练。该课程设置的训练科目包括:负重急行、徒手过涧、攀岩速降、定向越野、涉水渡河、寻找食物、水源净化、野外露营、户外取火、自救互救、野外求救等科目,学生的知识、体能、心理、毅力可以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培养。从20134月至今,先后有20期约1300名学生接受该门课程的训练,国内多家媒体对此进行过报道。

 

特色社团建设助力兵学育人效果

 

  20135月,学校成立了“孙子兵法研究会”。研究会以学生为主体,首批会员80名,随后逐年进行退补。军事理论教研部、管理学院、人文学院部分教师担任研究会指导教师。研究会会员热爱传统国学,酷爱兵学文化。研究会每周都要举行传统兵学文化读书会和分享会,暑期社会实践还专门组建“兵学文化实践队”,到社区、工厂弘扬兵学文化,搜集校友企业应用兵学文化的典型案例。2015年以后,依托孙子兵法研究会,以新授课班级学生为主体,每年举办一届“孙子兵法诵读大赛”,大大激发了年轻大学生学习应用兵学文化的热情,营造了良好的兵学文化氛围。

  根据全民反恐形势的需要,学校于20149月组建福建省内首支校园应急反恐力量,命名为“雏鹰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分队”,后更名为“雏鹰应急分队”。分队成员从军训新生中遴选产生,每届人数约80人左右,军训结束后,雏鹰应急分队仍然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坚持每周不少于2次集中训练,承担学校110指挥中心的日常值班及夜间巡逻,担任重大集会时的值勤任务,在平安校园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随着国家征兵主体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携笔从戎,走进军营。这些大学生服满两年义务兵役后,除极少数留在部队继续发展外,绝大部分退役复学,成为地方高校一道靓丽的风景。如何让这部分特殊群体“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继续保持军人独特的国防情怀、优秀品质和优良作风,仰恩大学于2015年开始组建另一支国防教育类学生社团——战鹰退伍兵协会,对退役复学学生实行集中管理,统一社团服装和标识,建立党团支部,赋予新的使命任务。这些大学生成为征兵政策宣传员、新生军训教练员和国防教育宣讲员,在学校学生征兵、新生军训、国防教育等工作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融合发展彰显全民国防凝聚力

 

  国防教育不能自娱自乐,搞单打独斗,要善于整合教育资源,统筹军地力量。为了提升兵学文化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于201210月在俞大猷纪念馆建立闽南兵学文化教育基地;201310月,学校与驻军某旅签订军地共建协议,挂牌设立“国防教育基地”,定期组织人员观摩新装备、体验轻武器射击、接受中国人民解放军优良传统教育,组织大学生预定兵对象赴军营开展各种形式的体验活动。20184月学校又在惠安县崇武镇大 女民兵海防哨所和西沙湾解放军庙建立“海防教育实践基地”,利用周末双休日时间,由辅导员组织学生实地了解考察我国海防建设的历史,祭奠为国献身的解放军英烈。20205月,又在永春县“林俊德纪念馆”设立“红色基因教育基地”。

  学校坚持开放式国防教育理念,按照“请进来、走出去”的思路,不断拓宽国防教育的正面和纵深。如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薛国安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朴光海等国内知名专家来校开展国防教育专题讲座。学校兵学文化专任教师也不断强化国防教育的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主动走出校门,走进地方企事业单位,先后在地方企事业单位、大中专学校开展兵学文化知识讲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1612月,学校还与“国防在线”栏目合作,组织人员录制“当代中国武装力量”等专题视频,提升学校兵学文化教育影响力。

  学校重视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兵学文化宣传主题演讲和军事技能竞赛活动。20188月,学校选派王鹏等四名退役大学生代表福建省参加第五届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10月,管理学院学生林慕白参加福建省第二届“爱我国防”主题演讲比赛,荣获第五名的好成绩。2019年、2020年学校组队参加福建省第二届、第三届大学生军事技能比武,荣获“战场医疗救护”、“手榴弹投掷”等项目优秀奖。

  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动员优秀大学生去部队建功立业,大学生征兵工作成绩斐然。自2008年以来,先后有近400名不同年级的学生应征入伍,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征兵工作中,做到了思想稳定无退兵、学费补偿无差错、廉洁征兵无违纪,学校先后多次荣获省、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进入新时代,仰恩大学广泛组织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实践活动,着眼增强国防教育的体验性、互动性、实效性,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进一步提升国防教育时代性感召力,努力让爱我国防、助力国防成为全校师生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